要聞港聞

龍七公:活用國產科技 簡化認證程序

美國多番聲稱無意將中美經濟脫鈎斷鏈,但實際上對我國的進出口限制仍不斷加碼,尤其對高新科技產品,藉口層出不窮。最新是針對中國的智能電動車,理由是擔心中方會利用有關智能系統監控美國國民,甚至可指令有關車輛一下子全部拋錨,危害社會運作以至國家安全,令人啼笑皆非。
眾所周知,美國有意限制我國的智能電動車進口,主因是其價廉物美,愈來愈受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球民眾歡迎,威脅當地的汽車製造業。情況就如美方無理打壓中國短片分享平台TikTok,表面理由是保障民眾私隱及維護國家安全,實際只想保障企業利益及維持科技霸權,遏阻我國創科產業發展。
如按照美方的邏輯,全球所有國家都應對各類美製科技產品,包括電腦軟硬件、智能手機、智能電動車,以至各類有收集用戶資料的影片分享平台設限,以防美方監控本國民眾甚或集體「當機」。事實上香港也有真實案例,據報有某知名美國電腦軟件公司疑因華府施壓,突然暫停向部分特區政府部門的軟件系統提供更新及保養服務,令有關系統面臨「當機」風險,急需另花公帑更換供應商。
特區政府近年大力推動港人將舊有的燃油車改為電動車,取得一定成效。據統計,現時香港每10部新登記私家車,便有近7部為電動車。但由於部分港人過去對國產車輛存有成見,未了解到內地相關技術和產業的高速發展,導致國產電動車在香港市佔率偏低。隨着今年預算案宣布按「能者多付」原則,調整電動車「一換一」稅務優惠政策,預計性價比較高的國產電動車將愈趨普及。
引入香港 障礙重重
除了電動私家車,對於其他種類的交通工具及運輸系統的智能化和新能源化,我國也位處世界前列。筆者早前率團訪問四川成都及湖南長沙,考察當地的新能源智慧交通建設,當中包括一間曾在香港尋求筆者協助的內地大型工程車輛及重型機械企業。該企業自行研發及生產的電動和氫能工程車,在內地已廣泛使用,在不少海外地區如歐盟亦已獲得認證,但要引入香港市場往往遇到不少困難,包括可能要重複進行大量似無必要的測試和審批,令本地建造業界遲遲未能應用這些價廉物美,並有助減排節能的新能源工程車輛和機械設備。
筆者亦考察了成都與長沙的新能源智慧集體公共運輸系統和相關企業,包括可望在香港的啟德跑道區、東九龍、洪水橋和流浮山等發展區應用的單軌及智軌列車。有關中載量公交系統不但環保、安全可靠及佔用路面空間較小,更重要是內地已有大量的應用經驗、完備的產業鏈和龐大的技術團隊,有助降低建造成本和供應斷鏈的風險。因此不論從成本效益或安全可靠的角度,香港都有必要簡化和加快相關認證及審批程序,從而善用、活用內地的科技產品和技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