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城市捐窿捐罅 漫步發現更多

城市漫步蔚然成風,已成為新一代最流行的旅行模式之一,社交媒體有不少城市定向式的攻略和建議,用最短的時間,逛最多的景點,打最多的卡。不過這種以量取勝的玩法,並不是真正城市漫步的精髓,城市漫步重在一個漫字,有覆蓋、隨時、周遍之意。如何讓遊客慢下來,多留幾天,欣賞我們的城市景致,深入了解香港故事?
首先,要發掘更多非一般而有趣的香港,除了傳統維港、山頂與纜車、主題公園、中上環與電車這些景點,其實18區都有值得遊客捐窿捐罅的好去處。這些地方,不用花大錢去新建或改造,只需適當包裝一下,以下幾個方向,是筆者的一些看法。
深掘歷史元素。以中環大館為例,它除了是舊中區警署和域多利監獄,當中還發生過不少歷史事件,例如越南共產黨是1930年在香港成立的,胡志明被囚禁在域多利監獄,之後被中共香港黨組織營救。如此重要的歷史事件,在大館竟然隻字不提,何不與越南駐港領事館,在大館辦一些越共與香港的主題展,說不定大館會吸引不少越南朋友朝聖,成為中越友好象徵的紅色景點。當然,還有很多與抗戰、近現代革命相關的歷史場景和建築,例如元荃古道、達德學院(屯門馬禮遜樓)、魔鬼山和摩星嶺炮台遺址等,這些景點不但體現香港在中國現代歷史的重要地位,亦能為旅客帶來尋幽探秘的趣味。
電影是香港重要名片,追隨巨星的足迹,回味經典的電影,是遊客的喜聞樂見,但這些場景有沒有認真地活化起來?這些文化IP,如何結合旅遊,創造更多產品,帶來更多價值?一齣電影、一個場景可吸引一批粉絲,他們日後又會更多關注香港電影。
貼地民生一樣有趣。香港是一個非一般緊湊型城市,市民的生活也別具特色,以公共交通為例,除了電車,雙層巴士和輕便鐵路也是一個特色,相關公交機構能否主動與旅發局合作?雙層巴士有俯瞰穿梭城市之感,輕鐵也有人認為甚有異國風情,車站配合社區特色裝飾一下,路軌兩旁栽種一些鮮艷植物,不難成為打卡熱點。公共屋邨亦是香港頗有特色的建築,除了已被發掘的彩虹邨,勵德邨、華富邨、蝴蝶邨等,也有潛力開發成網紅屋邨。
鄉郊方面,香港有漁村也有農村,像屯門青山灣、元朗流浮山;亦有老婆餅、盆菜等傳統食品,還有昔日的元朗絲苗。我曾多次建議放寬鄉郊民宿和食肆的經營,鼓勵鄉村以市場力量開發更多有趣的旅遊和體驗,港式農家菜、圍村祠堂、漁村船上海鮮,加上生態旅遊,讓遊客能發掘香港的另一面。
旅客自主 提升體驗
城市漫步,重在旅客自主,我們要做的是提供配套協助他們提升體驗,為遊客帶來真實而有想像空間的回憶,這種模式有別於傳統消費式旅遊,但能提升香港的形象和軟實力,讓世界不同地方的人與香港結緣,有利日後多元化的產業發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