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樓股重創渣都冇剩 破產清盤激增5成

每日外遊的港人當中有近半是北上消費。 每日外遊的港人當中有近半是北上消費。
每日外遊的港人當中有近半是北上消費。
財神北上消費 港店輪住倒閉
疫後經濟復甦落空,港人本期望2024年可向好,但破產管理署昨日公布今年1月份的個人破產及強制公司清盤呈請數據,卻顯示今年經濟仍大不妙,上月本港個人破產個案有753宗,按月逆升逾11%,按年更大增50%;強制公司清盤呈請個案則有67宗,按月升逾60%,按年增近一半,創2022年4月以來最多。議員及學者對首月破產及公司清盤數據飆高感憂慮,擔心股市、樓市持續低迷,利息高企又令民間債務負擔加劇,恐未來個人破產數字會繼續上升,有會計界人士更恐大型企業亦可能有清盤壓力,業界促金管局與銀行商討,保障中小企及市民的貸款與融資環境較寬鬆,齊渡難關。
破產管理署昨公布,今年1月份個人破產呈請個案有753宗;1月份強制公司清盤呈請亦有67宗。兩項數據反映個人及公司財務不健康的數據在年關前均以大幅度向上飆升,農曆新年後的情況或進一步惡化。
議員憂數據滯後 未來更差
金融界議員陳振英表示,破產個案均是數個月前呈請,破產管理署昨日公布的數字很大可能是滯後。若股市、樓市、經濟情況繼續維持「麻麻哋」,他估計,個人破產呈請便有可能會繼續向上。德勤中國副主席黎嘉恩接受媒體訪問更指,現時利息仍然高企,經濟又沒見利好因素,地緣衝突未見紓緩,企業界已捱了一段較長時間,展望未來:「可能有一些清盤案件會大型一點,大些的企業都可能有(清盤)問題。」
會計界議員黃俊碩則更擔心強制公司清盤呈請個案,他指相關情況要到6、7月才會明朗化,因為屆時才會清楚銀行會否終止貸款。他建議金管局應與銀行商討,要求銀行先與客戶了解實際情況,不應只單看個別公司數字來了解財務狀況,亦不要一刀切終止貸款。工業界議員(第二)吳永嘉認為股市下跌會加劇破產問題,因不少市民會用「孖展」槓桿炒股票,當股票價值下降,市民須「補倉」:「當你補唔切倉,咪要破產囉。」
跌市難賣產還債 加劇慘況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個人破產呈請上升,料主要原因是當事人現金流出現問題,償還不清債務,估計上月數字上升必定與股市、樓市表現插水有關。他坦言「好多(香港)人唔係揸樓就揸股」,市民債務上升又碰上股市、樓市不景,即使當事人想變賣資產清償債務,也可能有貨冇人買,因此導致破產上升。
資金回流 或需待美國減息
過去一年,股、樓大幅下挫,對經濟造成的破壞有滯後效應,他預計至少一季後才能看到實際情況。按照目前經濟狀況,他估計需待美國宣布減息後,本港經濟才會出現好轉迹象,屆時資金重新回流股市,市民才會對消費重拾信心,繼而增加購買力,不過,港府亦要增加香港的吸引力,避免「(可能)啲錢唔係去咗港股,而係去咗美股」。
本地經濟維持一片慘淡。本地經濟維持一片慘淡。
本地經濟維持一片慘淡。
樓市、股市不振,壓抑市民消費意欲。樓市、股市不振,壓抑市民消費意欲。
樓市、股市不振,壓抑市民消費意欲。
港股表現不佳。港股表現不佳。
港股表現不佳。
個人破產呈請個案上月回升,顯示不少人債務爆煲。個人破產呈請個案上月回升,顯示不少人債務爆煲。
個人破產呈請個案上月回升,顯示不少人債務爆煲。
樓市只聞劈價聲,不少市民資產被蒸發。樓市只聞劈價聲,不少市民資產被蒸發。
樓市只聞劈價聲,不少市民資產被蒸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