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藥到病除:五十肩年輕化

肩周炎,因其多發於五十歲或以上人士,而得名五十肩。但其實任何年齡層人士也可得肩周炎,患者較常見為女士,多發於非主力手的關節,主因為組織發炎而非受傷。
五十肩分為三期。第一期為疼痛期,約持續2至9個月,此時關節囊會開始發炎,出現紅腫、灼熱、肩膀疼痛和活動範圍受限等症狀。活動關節時疼痛感會隨時間加劇,經常在睡覺時痛醒。
第二期是僵硬期,約持續4至12個月,許多患者在第一期會因疼痛而不敢隨意亂動,但關節囊持續發炎又缺乏活動的情況下,導致周邊組織會開始沾黏,使肩膀漸漸僵化。此時肩膀的紅腫和痛感降低,但僵硬問題卻會惡化,甚至難以舉起手臂。
關節注射類固醇助減痛
第三期為恢復期,所需的時間約為5個月到2年,此時患者疼痛問題會逐漸緩解,但關節組織已經沾黏,因此仍不能大幅度活動,必須持續進行五十肩運動復健保養。
疼痛難忍時,可以服用口服止痛藥,如撲熱息痛(Paracetamol)、布洛芬(Ibuprofen)等。亦可選擇短期服用或於關節注射類固醇降低痛楚,前者常用Prednisolone,後者常用Triamcinolone,但不可注射多於6次。除了藥物療法,患者亦可以冰敷減少紅腫痛熱,有需要時每天3至4次,每次20分鐘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市面常見的葡萄糖胺對於五十肩未必有作用。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