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櫻桃街 旱季截流器減水污 避風塘臭氣未解決

渠道出水口上方,為旱季截流器的構築物。 渠道出水口上方,為旱季截流器的構築物。
渠道出水口上方,為旱季截流器的構築物。
議員促跨部門合作改善
水質污染變「臭港」。多名議員日前應政府部門邀請,到九龍區多個地點考察水質問題,官員即場介紹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旱季截流器。議員梁美芬事後形容「革命尚未成功」,指多個地區的水質和氣味雖有改善,但仍有進步空間,她認為旱季截流器只是短期目標,改善維港水質必須政府跨部門合作,多管齊下採取各種針對性措施。
針對油麻地避風塘的水質及臭味問題,渠務署前年在櫻桃街箱形雨水渠出口興建旱季截流器。渠務署署長莫永昌指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是西九龍區的主要排水管道,由8條大型箱形雨水渠組成,每一條高3.5米,闊4.8米,收集九龍塘、旺角及太子一帶的雨水,沿地底管道輸送往油麻地避風塘的出水口,繼而排放至大海。
上蓋休憩空間正綠化將開放
在沒有天雨的日子,為免不同程度污染的「市區旱流」沿排水管道流往避風塘,全自動操作的旱季截流器就會關上閘門,將「市區旱流」引向新建管道並流向泵房,然後輸送往污水處理廠,當管道內的水位達至某個水平,閘門便會敞開進行排洪模式。在去年上旬,署方已為旱季截流器進行測試,相關氣味問題有明顯改善,該署會繼續檢視測試結果和持續調校,以期達到更佳的效果。
為落實「一地多用」的倡議,旱季截流器興建時把位置稍為移後,騰出長約85米的空間以延伸大角咀海濱長廊,並已開放予公眾使用;而面積約兩個籃球場大小的旱季截流器上蓋則成為休憩空間,現正進行綠化和安裝遊樂設施,相信快將向公眾開放。
莫永昌指佐敦谷的旱季截流器已啟用多年,櫻桃街是最新的一個,署方將陸續推出不同地區的旱季截流器工程,希望在立法會取得撥款之後,荃灣、紅磡、銅鑼灣及灣仔東等4個旱季截流器能於今年動工。
另外,近期亦採用機械人進行大量清理淤泥工作,他指較過去用蛙人清理,無疑更有效率、亦更安全,加上在區內找到渠管錯駁位置,已安排糾正工作,預料完成後水質會進一步改善。
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指署方已努力尋找重點污染源、追查有否渠管錯駁或破損,並形容「追水」的工作卓有成效,氣味減少一半。紅磡同尖沙咀的成績尤佳,例如參加維港渡海泳的議員鄭泳舜及國內外泳手都指水質良好。
梁美芬則認為雖然有參與渡海泳的議員對水質「收貨」,但接觸的水質只是「面嗰浸」。她承認維港水質確有改善,有關投訴減少,但臭味仍間歇飄來,可見問題未徹底解決,指旱季截流器只是第一步,而水質污染源是多元的,如避風塘附近的作業船隻會悄悄地排放污染物,便牽涉要加派船隻巡邏,然而此舉卻超出環保署的管理範圍。她呼籲要由政務司司長帶領跨局合作,包括環境局、海事處、民政處和渠務署等,這才能更高效處理水質污染。記者徐家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