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致命工業意外頻 建造界嘆改風氣需時

何安誠認為,不少事故均涉及臨時工程,本港應考慮將安全管理融入。 何安誠認為,不少事故均涉及臨時工程,本港應考慮將安全管理融入。
何安誠認為,不少事故均涉及臨時工程,本港應考慮將安全管理融入。
【本報訊】近年本港工業意外事故持續上升,涉及建造業工人的致命意外今年便高達25宗,造成26人死亡,包括一宗日前在機場發生涉及升降台的事故。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昨日表示,不少意外可以避免,建議當局將安全管理工作融入臨時工程內。他又談到有分判商透露工期不足及價低者得的文化令建造業出現趕工等情況,甚至沒落實安全措施,建議政府工程考慮是否應「價低者得」,並納入安全、品質和人手等作考慮因素,因為安全問題人人有責。
輕視安全指引 價低者得欠全面
何昨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談到工業意外時指出,部分意外事件中,若相關人員或工人進行事先動態風險評估,就臨時工程撐起升降台才施工,或可避免意外發生。由於不少事故亦涉及臨時工程,應考慮將安全管理融入臨時工程,並利用創新科技結合「安全智慧工地系統」,以改善有關問題。
現時當局已通過修訂職安健條例,將僱主罰則由最高罰款50萬增至1,000萬元及入獄兩年,但意外仍未有減少,甚至有所增加。何認為情況反映條例阻嚇力不足之外,即使當局向工地中高層職員傳達安全訊息及指引,惟前線工友則仍未能接收。不少工地的致命意外成因與地盤的習慣與文化有關,如工人事前扣好安全帶,死亡事故可減少一半,惟地盤的習慣與文化由來已久,改變風氣或需3至5年。有分判商透露工期不足及價低者得的文化,令建造業難以落實安全措施,何認為政府工程並非「價低者得」,安全、品質和人手等亦是考慮因素,重申安全問題人人有責。
人手問題方面,何安誠透露,現時中央宿舍約有400名外勞,預計明年第3季或達到7,000人,議會亦會加緊訓練人手,由兩年前每年訓練5,000名技術工人,增至去年的一萬人。工序上現時部分建築工程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可減省大量人手。為吸引年輕人入行,業界努力改變建造業工人形象及引入科技,形容年輕工人控制機械人進行打孔工程有如「打遊戲機」,未來會繼續推動電子化及電腦化。
今年建造業工人遭遇的致命意外多達25宗。今年建造業工人遭遇的致命意外多達25宗。
今年建造業工人遭遇的致命意外多達25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