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喉癌發病率 部分地區女性不跌反升

【本報訊】港人「聞癌色變」,除了常見的肺癌及乳癌外,喉嚨和聲帶位置出現的腫瘤喉癌,也值得關注。喉癌的存活率受癌症期數影響,早期的5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但末期則大幅下跌至約三成。中大醫學院與環太平洋大學協會合作,分析喉癌的全球分布、高危因素和流行病學趨勢,以提供醫學界更多流行病學資訊,協助提升喉癌的存活率。結果顯示,喉癌發病率與各地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類發展指數、不良生活習慣,以及代謝危險因素暴露相關,全球病發率呈下降,惟部分地區女性發病率不跌反升,以日本、瑞士和捷克的上升最為顯著。
喉癌的主要發病年齡介乎45至70歲,男性與女性患者的比例為13:1,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風險因素包括吸煙及飲酒,其中香煙含有的焦油及致癌物質會刺激喉部,令黏膜增生,繼而發展成黏膜白斑及癌化。近年,全球積極鼓勵減少吸煙及避免過度飲酒,因此喉癌的整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趨勢,尤其是男性人群。但由於各個地區的醫療護理水準不同,喉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存在地區差異。
此外,喉癌與吸煙、飲酒、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紊亂有關,這些因素導致更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雖然全球近10年的喉癌發病率整體呈下降趨勢,但某些地區的女性發病率卻有上升迹象,當中以日本,瑞士和捷克共和國的女性發病率「平均年度百分比變化」的上升最為顯著。
與控煙酒政策相關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黃俊杰指,喉癌的發病率存在地區差異,可能與各地診治水平、環境生活方式,及控制吸煙和飲酒的政策有關。各地政策制訂者應實施具針對性的循證預防策略,例如戒煙、控制飲酒等措施以控制有關風險因素。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就指,近年喉癌整體發病率呈下降趨勢,但某些地區的女性發病率則有上升迹象。導致這個趨勢的原因未明,可能與周邊環境、生活習慣,以及日漸上升的代謝風險因素有關。醫學界應進一步探討導致這些流行病學變化的原因,為喉癌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