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港大觀察流體岩石 預警海嘯

【本報訊】海嘯是破壞力驚人的天災,雖然本港受海嘯威脅的機會不大,惟建立有效的海嘯早期預警系統有助防患未然。港大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劉昕領導的團隊,與來自美國和內地的地震學家合作,研發一種名為「背景噪音差分伴隨層析成像」的新方法,使人更有效觀察含有流體的岩石,有助開發於水和油等地下流體資源,亦可應用於建構城市地質災害和海嘯早期預警系統的應用,研究成果已於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與中美地震專家合作
新方法主要利用便攜式裝置「地震儀」作為研究工具,探測地球的自然震動。團隊以42台地震儀在美國特定範圍收集數據,發現位於引發地震的紐波特英爾伍德斷層,附近地下約一至兩公里的岩石中含有大量流體,當中岩石內滿布充滿液體的小孔,減低了斷層面的摩擦,使兩側的岩塊更容易相互滑動,或致加州長灘地區發生淺層小型地震。
劉昕表示,開發地下較深處的水源或石油等液體資源,一般需要鑽多口井來勘探和開採,資源成本龐大,現時只需安裝數十個地震儀,透過記錄陸地或海底的地震噪聲,便可探測得到。他指利用新技術,既可製備包含岩石內部流體資訊的精細圖像,又可確定含流體的岩石位置和深度,更可獲得鬆散土壤位置,鎖定地震波速度較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