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事隔5年悲劇重演 團體質疑欠把關

【本報訊】公立醫院醫療事故不絕,今次明愛醫院發生的病人轉房無供氧後死亡其實並非首例,2018年,伊利沙伯醫院一名有長期病患的男病人因為嚴重急性肺炎入院,其後併發呼吸衰竭,翌日晚上轉至深切治療部,期間輔助病人呼吸的膠囊復甦器未有接駁氧氣樽,病人最終在3日之後死亡。
失誤頻仍 難接受
當時負責調查的根源分析委員會就運送病人提出3項建議,然而,即使九龍西醫院聯網服務總監(質素及安全)張偉文昨日稱,已全面落實該次調查的建議,但仍然發生明愛醫院日前的事故,病人團體批評該局一再發生類似事故,實在不能接受。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彭鴻昌表示,今次明愛醫院的事故反映醫管局並無吸取5年前伊院類似事故的經驗,他質疑運送病人的程序並非複雜,但前線卻一再失誤,令人不可接受。促醫管局調查是否涉及參與急救的護士經驗較淺,以及是否沒有資深醫護在場監察。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亦指,是次事件中的氧氣樽屬常用及不複雜的器械,開啟氣閥亦非需要嚴格訓練,質疑醫管局為何一再發生同類事故。他又提到威爾斯親王醫院今年6月一名早產嬰兒輸注強心藥物時,護士換藥後沒有開啟輸注管活栓,導致該嬰兒其後死亡,指出即使有機械儀器輔助,仍要靠人手檢測才能確保病人安全,認為就算醫院員工跟足現有機制的步驟,只會減少意外發生的機會,並不能將事故率降至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