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搞夜市博翻生 豪客一去不返

商場內店舖一式一樣,被指欠缺特色。 商場內店舖一式一樣,被指欠缺特色。
商場內店舖一式一樣,被指欠缺特色。
國際刀會治安差 街坊都怕怕
香港和內地恢復通關半年,但旅客人數尚未回復至疫情前水平,即使港府大搞「開心香港」活動,經濟提振作用有限,外界擔心高消費力的遊客亦一去不返。有財金官員指本港需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和吸引力,短期內政府要與業界合力搞活搞旺香港夜市,更好鞏固復甦中的各個經濟環節,保持復甦動力。有議員指搞夜市非「口號」,一定要有完善配套配合,如有「打卡位」、建設「古情街」,有「多姿多采」的夜市才能吸引後生仔和市民消費。但有學者直指現時才着意搞夜市屬「後知後覺」、「亡羊補牢」,難以「扭轉乾坤」,加上「國際大刀會」的形象也讓市民「人心惶惶」,市民對治安信心不足。
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調查顯示,內地旅客的消費習慣改變,以購物作為主要來港目的比例,較疫情前下降,不少年輕旅客來港旅遊目的更多為參與文化、藝術和展覽活動,或者觀賞大型演唱會等。有港府財金官員昨強調本港仍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吸引力,短期內政府要與業界合力搞活搞旺香港夜市,更好鞏固復甦中的各個經濟環節,保持復甦動力,中長遠要繼續為香港發展增添動能。
對於政府要催谷夜市,議員李鎮強指現時受數碼經濟衝擊,很多人容易在網上購物,政府需要思考如何吸引人在晚上出來消費,他強調搞夜市並非「口號」,而是要形成配套,如設置「打卡位」、加設巡遊、快閃活動,讓市民有「期待感」,且可在海濱等位置設置夜市,又可仿照昔日燈火通明的上環大笪地、泰國曼谷翟道翟夜市的模式,而夜市可選擇價錢相宜的產品,吸引年輕人、市民消費。他認為,夜市經濟可吸引旅客來港逗留一晚,而非單純一日遊,增加經濟動力。
食環舉辦效率慢 促政商合作
議員容海恩亦指現時內地來港旅客的消費模式不同,旅客趨年輕化,而有不少旅客來港是希望尋找懷舊香港的元素,因此當局需要思考適合的模式,她建議可參考內地的「古情街」,也可在商場改裝室內夜市,不過她指活動若由食物環境衞生署舉辦,效率較慢且不切實際,因此政府可和商界合作,加快舉辦。針對過去政府嘗試搞美食車增加本港賣點,她曾指美食車為失敗之作,她指美食車僅是代替推車仔的存在,且分布零散,而現時市集大多為臨時和周末才有,認為政府要有一個長久性、匯聚不同功能的地方。
香港晚市冷清,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通關後到港的內地旅客不如從前,且疫情改變市民的習慣,加上港人北上到內地消費,各消費界別均擔心情況會變成常態。他又指,過往香港雖然曾舉辦市集,但欠缺新意,物價並不便宜,令市民反應不如預期,認為政府如果要搞旺夜市,規模需要遍及全港、調整政策刺激人流,政府或考慮重開旺角行人區,允許街頭表演。
市民晚上減少出外亦有原因。市民劉先生表示,現在會擔心治安不好;張小姐指因治安問題,加上疫情後有不少店舖倒閉,現在會更早回家,而身邊也有不少朋友選擇去旅行,而不留港消費;何小姐也指疫情導致不少本地懷舊小店倒閉,很多娛樂場所也未有繼續經營,自己即使出夜街也會比以往更早回家,認為政府要「做多啲實際嘢」,如派消費券,而非「得個講字」。
學者斥後知後覺 難扭轉乾坤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亦指美食車販賣的食物價錢貴,旅客品嘗過後可能會認為不外如是,商場商舖也一式一樣,內地旅客不需到港也能買到貨品,難吸引旅客。針對政府表示要搞夜市,他直指「後知後覺」、「亡羊補牢」,因實際上此舉需要在通關前便有準備,而過去內地網紅對香港「怨聲載道」,往往在小紅書等內地社交平台「唱衰香港」,現時這些舉措也難以「扭轉乾坤」。他又指夜市經濟需要市民對治安有信心,但早前發生多宗南亞人襲擊案、「國際大刀會」的形象也讓市民「人心惶惶」,執法人員需要加強巡邏才能使市民安心。
有飲食業界人士指政府過去舉辦的市集欠缺新意。有飲食業界人士指政府過去舉辦的市集欠缺新意。
有飲食業界人士指政府過去舉辦的市集欠缺新意。
市民心聲市民心聲
市民心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