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政府App唔方便 電子支付裹足不前

逐步取消營辦商向商戶收取手續費用能有效擴充普及率。 逐步取消營辦商向商戶收取手續費用能有效擴充普及率。
逐步取消營辦商向商戶收取手續費用能有效擴充普及率。
科企駐港大過天 智慧城市尚未見
政府將於下周日(16日)發放第二期電子消費券,合資格市民可續以六種電子支付工具收取消費券使用。惟事實上本港電子支付的發展及應用一直裹足不前,更遠遠落後於內地及其他地區,就連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亦承認電子支付是推進發展成為智慧城市的重要因素,惟仍需多一兩年才能解決問題。有專家直言,電子支付的手續費是窒礙發展主因,若不解決難讓香港成為「無現金城市」。
事實上,立法會早於2018年一份關於「電子錢包在香港的使用」之研究報告就揭示,指自儲值支付工具發牌制度實施以來,本港共有16個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包括電子錢包和預付卡支付服務提供者。而同年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亦進行相關調查,卻只有兩成受訪者稱以流動支付作為常用的支付渠道。而立法會研究就指出,八達通佔有主導地位,加上信用卡滲透率相對較高,或令市民較難接納其他支付方式,不利電子錢包在香港的發展。而政府自2021年推出電子消費券計劃,及由翌年起除4間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外,選定多兩家營辦商參與計劃,才逐步令市民習慣使用支付工具。
每次交易收手續費 令商販卻步
然而,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券冀加快市民使用電子支付工具的增長,惟市場硬件配套卻跟不上;如早前有政黨就表示,政府為加大支援街市及販商安裝收費硬件工具,所推出的「街市非接觸式付款資助計劃」,結果發現僅得三成檔戶安裝,批評政府宣傳力度不足,令小商戶未能受惠於消費券計劃;不僅如此,有小商販亦稱,由於支付工具營辦商對每項交易收取手續費,亦為令小商販卻步安裝的原因,不利普及發展。
創科局局長孫東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談及,政府提出興建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發展微電子等,令科技園和數碼港過去一年增加700多間公司落戶,當中逾100間來自內地和海外。他亦指出雖然最新智慧城市指數,香港在全球141個城市中,排名由2021年的33位,躍升至第19位,惟情況仍有不足之處,更直言:「比如說我們談到智慧城市,現在大家批評最多的電子支付系統,比內地不夠發達,這是我們下一步的重要解決方向,希望未來一至兩年有好的成績。」這或意味着,局方承認了本港電子支付工具的普及情況仍不足。
而事實上不僅是支付工具,就連政府近月重點宣傳的「智方便」應用程式(App),截至上月僅得200萬下載量,即只有三分一市民使用,料當局需要加把勁宣傳。
縱使政府宣傳力度不濟,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仍認為,本港電子支付雖較內地落後,但尚算與多個發達城市看齊,尤其在疫情、消費券派發下,幾乎所有市民都懂得使用八達通、電子支付。但他指,若當局打算推進「無現金城市」,需了解部分商戶拒絕收電子錢包的原因。
推動無現金 留意大眾接受程度
方指出,現時乘搭的士、街市買菜時,部分商戶只收現金,支付平台亦有反映,已推出眾多優惠亦徒勞無功。他相信商戶對電子支付的手續費、資金存戶的時間仍有憂慮,亦對報稅等事項感麻煩。
方續稱,相關的討論已十分長久,短期內難以解決,而當局能逐步將服務電子化,便利市民適應,例如逐步取消現金支付費用等,但提醒推動相關政策,宜留意大眾的接受程度。
科技園過去一年吸引不少公司落戶,包括來自內地和海外。科技園過去一年吸引不少公司落戶,包括來自內地和海外。
科技園過去一年吸引不少公司落戶,包括來自內地和海外。
市民在街市買菜時,部分商戶仍只收取現金。市民在街市買菜時,部分商戶仍只收取現金。
市民在街市買菜時,部分商戶仍只收取現金。
數碼港現時有不少科創企業進駐。數碼港現時有不少科創企業進駐。
數碼港現時有不少科創企業進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