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港深合研固態製氫 成本減半產能提升

陳彬(右二)及其團隊研發新一代固態製氫系統。 陳彬(右二)及其團隊研發新一代固態製氫系統。
陳彬(右二)及其團隊研發新一代固態製氫系統。
陶瓷薄片高溫下仍穩定
氫能科技再有新突破,港深兩地大學聯手研發利用纖薄陶瓷片固態製氫系統,比傳統以電解水製氫方法,成本減半之餘,效能提升一成多。項目獲本港商界戰略投資和提供合作,幫助項目加快落地及量產。有參與研發的學者表示,是次合作體現港深在投資、研發和應用的協作模式,令大灣區成為推動「氫經濟」的引擎。
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研究團隊夥拍香港理工大學成立初創公司,研發新一代的固態製氫系統。新的製氫物料是一片載有正、負極的纖薄陶瓷片,傳輸電阻較低,在攝氏500至600度下仍可高效穩定製氫。加上製氫時產生的餘熱,會回收循環再用,減少熱能損失,從而把「電氫轉換效率」提升。
該學院助理教授陳彬指出,對比現有的液態製氫技術,其固態製氫系統效率提高超過一成。再者,由於陶瓷薄片的原材料並非採用貴金屬,成本較低;以液態技術製氫,每立方氫生產成本約3港元,至於固態製氫系統則可降至1.6港元,便宜近一半。陳彬團隊並不滿足其發明現時的表現,由於陶瓷薄片容易碎裂,因此在材料、燒製技術、時間、薄片形狀、大小等都須經過無數次反覆試驗,並進一步提高其產氫的穩定性、效率和壽命。
項目獲獎 冀兩年內量產
團隊憑這項目今年2月奪得煤氣公司與國家電投聯合主辦的第二屆「TERA-Award 智慧能源創新大賽」銅獎,更獲得煤氣公司集團旗下的港華能源研究院青睞,與其簽訂戰略合作,成為研究院的前期孵化項目。得到香港資金和應用場景支持,團隊期望兩年內可做到製氫系統大規模量產,壽命達到過萬小時,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談及港深兩地的科創合作,陳彬認為他團隊的個案,正好表現了兩地的協作模式大有可為,香港擔當不可或缺的投資角色,深圳擁有研發和應用的土壤,加上大灣區在海上風能應用場景有極大機遇,高效能電氫轉換技術正好派上用場,有助加快「綠氫」的廣泛應用。
產氫薄片採用陶瓷結構,效率提升超過一成,而成本減半。產氫薄片採用陶瓷結構,效率提升超過一成,而成本減半。
產氫薄片採用陶瓷結構,效率提升超過一成,而成本減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