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新發展區污水廠擬設處理廚餘設施

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1」位於大嶼山小蠔灣。 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1」位於大嶼山小蠔灣。
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1」位於大嶼山小蠔灣。
【本報訊】原擬於元朗石崗興建「O.PARK3」早前因選址不合適而胎死腹中,環境及生態局最新交代指,會在新發展區規劃時,考慮於污水廠設立「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設施,包括2031年啟用的洪水橋淨水設施能每日處理200公噸廚餘,以達致於2030年代中每日處理1,500公噸廚餘,即棄置量一半的目標。
現時位於大嶼山小蠔灣的「O.PARK1」;北區沙嶺的「O.PARK2」已分別啟用或正動工,但早前環境局指,「O.PARK3」擬議的元朗石崗選址並不適合發展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並指於污水廠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技術更具成本效益及佔地較少,故會集中發展共厭氧消化設施。
環境局最新提交的文件顯示,當局計劃擴建每日僅處理50公噸廚餘的大埔污水處理廠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設施,以提升處理量至約500公噸;同時,亦分階段發展有機廢物預處理中心(新界東),由首階段於2027年起每日可預處理約300公噸廚餘,及至約2030年可每日預處理約500公噸。
當局又打算規劃新發展區時,於合適的污水處理設施設立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設施,包括於元朗、洪水橋,以及元朗南淨水設施,並於同址或附近設有機廢物預處理中心,預計合共能處理500公噸廚餘。
冀2030年 日處理1500公噸廚餘
連同現有及正興建的廚餘廠等,環境局期望能夠在2030年中提升廚餘處理能力,達致每日約1,500公噸,足以處理所有可收集的廚餘。
綠惜地球環境事務總監朱漢強認同新發展策略,惟指當局估算可收集到的廚餘量保守,認為垃圾徵費於今年底生效後,會有更多人願意參與廚餘回收,屆時若處理量未能配合,部分人未能回收廚餘而被迫「畀錢」掉垃圾,變相出現差別待遇。而本港日棄3,000多公噸廚餘,他建議當局於徵費後再檢討廚餘政策,宜提早引入更多廚餘處理科技,解決廢物問題。
港人每日生產逾3,000公噸廚餘。港人每日生產逾3,000公噸廚餘。
港人每日生產逾3,000公噸廚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