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老有所醫:學習生物符號醫學 更好醫治慢性病痛

為甚麼現代人多長期病痛冇斷尾?現代生物醫學制度來自1700年代工業世紀理念,假設病人是機器要修理,效率助人回復表面正常。醫學研究證明,台前常生病體質(現象),幕後來自習慣神經線路信號系統宏觀調控質素(本質),無意識令全身細胞微發炎發病。正常人心理物質二元分類思維,直覺當自己身體是機器,向外尋找可信物質助體質,過度依賴信物,少學習內省神經信號系統,身體愈弱。物質治病效率漸變長期病效果。每人身體健康最大敵人是自己分割知識習慣,形成世俗蒙塵自限信念,而停留於長期病合格標準,即表面健康。
現代訊息氾濫世紀,每個人社會崗位角度及生命經歷不同,相同訊息理解不同,順思反思得出不同意義。正常人分類學、分類專門習,變捨本(不治源因)逐末(治標籤)。正向人分類學、融合習。生物符號醫學(Biosemiotic Medicine 2016)採用了生物符號學臨床思維模型,這個身心社靈融合醫學模型中的一切都是物質的(生物醫學),也關乎腦神經狀態(信號醫學)。它提出一種融合健康醫學(正向醫學)和治病醫學(症向醫學)的身體、心理、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元語言(meta-language),將個人生命的主觀感性客觀理性結合解讀意義,更好醫治生命問題。
生命是符號的執行,每人命理道路來自對生命事件符號的先情緒後意義理解。病人向醫生學習如何融合性(社交情緒)命(身軀)資訊,生命事件、健康、疾病、藥物、手術和心理治療的取捨知識,如何更好解讀生病治病的意義,由習慣每秒鐘無意識操控身體細胞行為向壞要找人救,改為學習操控細胞行為向好,學習醫學證據及案例增自信自控心,或兼用物質治療。張錦暉醫生 研究生物符號醫學、大腦可塑性、深度個人成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