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 空談布局 拓地龜速
幾年收棕地30公頃 僅佔發展區面積3%
自港府公布發展北部都會區,如何安置現有棕地作業者備受各方關注,加上早前有環團報告斥指部門執法不力,自公布都會區發展以來,區內年增38公頃違規開墾的棕地。昨日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更發表網誌自暴其短,指過去幾年只收回及清理約30公頃棕地,其實僅佔整個發展區的3%面積;並預料多花4年時間才收回約200公頃棕地,累計回收的棕地面積亦僅佔24%。有環團直言港府以「龜速」收棕地,進度都及不上非法開墾的速度,完全是空談發展,更指「今屆政府喜歡定KPI(績效指標),倒不如收地都定埋!」
昨日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發表網誌,原打算以協助安置棕地作業者的成功個案分享,意圖表達過程中各部門工作的辛勞。惟根據當局數字,現時新界共約1,600公頃的棕地中,約有60%,即約960公頃因其位處在發展區內,或因其露天運作模式與周遭環境及發展不協調等因素,當局將陸續發展為高密度房屋及其他用途,以更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和提升效益。局方在網誌中稱,過去幾年已先後為發展項目收回及清理約30公頃棕地,當中涉及約400個受影響的業務經營者,亦預料及至2026年,將陸續進一步收回及清理約200公頃棕地,經推算事實上僅佔整體發展區內的約24%棕地面積。
非法開墾棕地速度更快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稱,北部都會區內涉及至少4個已公布的新發展區,部分公布已逾10年。她批評當局一直以「龜速」回收棕地,各部門亦同樣以「龜速」執法,令區內違規非法開墾的棕地「淨增長」超過回收進度。她指,現時當局用的1,600公頃新界棕地數字是數年前的「舊數」,機構早前公布的棕地增長調查發現新界年增38公頃違法棕地,相信亦屬冰山一角,料現時情況更嚴重。
環團促收地訂績效指標
陳可淳指,港府遲遲未公布棕地政策,加上執法力度不足,致令現時棕地情況出現亂局,「今屆政府喜歡定KPI(績效指標),倒不如收地都定埋!」她直言如當局善用現有棕地作房屋發展,根本用不上以破壞環境的方式在交椅洲填海,不但嚴重影響海洋生態,亦猶如倒錢落海。
對住重置棕地作業者,當局稱在過去兩年,地政總署已先後批出8幅合共約18,500平方米的用地,以讓受影響作業者租用相關土地。另有3幅共約4,500平方米的用地已完成招標,並於今年二月內交付土地予中標者。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表示,當局透過協助棕地作業者覓地重置,提供遷置土地上興建構築物的豁免書,目前已為超過20個作業者取得規劃許可,當中包括物流、汽車維修、鎅木廠、建造業等經營者;當局亦正推動多層現代產業大樓發展,協助受影響作業者以更高效的用地方式營運並且升級轉型。他指,今年起會陸續為首批5幅位於洪水橋和元朗的有關土地招標,惟未提及相關的招標、興建及供應時間表。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