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普通話教學

香港本地學校應否用普通話教學?在一國兩制底下,是理所當然,不應有爭議。
第一,香港是國際都會,居民來自四方八面,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社會,語言文化習俗等都是多元多樣。華人佔了絕大多數,但華人中也有不同的鄉土背景,粵語、閩南語、客家語等等不是語言,而是地方方言。因此不是甚麼母語,也不能以此來把這些不同的鄉土群體,看作為不同種族。中國各個鄉土群體在本身的方言以外,相互之間溝通也還是代表國家語言的國語。
雖說現時的普通話有濃烈的北方文化根源。這屬歷史因素,中國歷朝也有南方政權,官方語言也不盡來自北方,有河洛因素,有吳語影響。但最重要的是自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後,即使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也沒有廢除統一的中文書面文字。各種地方方言包含了眾多書面語的內容,這正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字同源卻有多元化的演化,相互接觸交流,形成中國文字語言的同源異質,豐富的多元內涵。普通話與粵語等地方方言並不處於矛盾對立關係,而是互相補足。二者的交流也使相互同時可因地因時而不斷演化,沒有變成死語言被歷史淘汰。
第二,普通話作為官方語言,代表國家的統一,也以此來推動社會政治文化的全國整合融和,把全國各地因歷史因素形成的各種文化體制的差異性,連接起來,構成地方多元基礎上的國家體系,使各地地方群體在共同語言架構下融合起來。消除地方差異因素造成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相通互動的障礙。一國的興盛與否,從中外歷史來看,關鍵是語言文化統一深化的程度。香港回歸後,當然是回歸至普通話的官方語言,這是一國的體現。
而兩制還可保存粵語與其地方言,也包括英語,但後者反映香港的國際性和資本主義體制仍可與內地社會主義並存。事實上,香港不是新加坡,回歸後官方語言應只是中文和普通話,英語只是沒有去殖民化的殘留因素,不應作為官方語言,僅只是工作語言。作為國際化城市,香港還應加上其他國際主要語言作為工作語言,它們與粵語、閩南語、潮語不同,不是中國的地方方言,在香港的地方文化中,不應佔主流。
一國兩制是普通話為主,附上各種地方方言,取掉普通話便是取掉一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