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承諾告別劏房 住屋政策欠擔當
玩數字遊戲 增供應稱有3000公頃熟地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增加房屋供應的措施。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表示,政府已提出要把單位面積封底,公私營房屋都要有最低面積,北部都會區等部分新發展區的研究,也是以居住面積作假設,加上房屋數量增加,期望可改善市民居住環境,惟她不敢就劏房絕迹作出承諾。另外,施政報告提及政府找到逾3,000公頃熟地,她認為代表政府已奪回土地供應主導權,料未來5年的熟地可興建7.2萬個私營房屋單位,較以往5年平均建的6.5萬單位有上升,望可增加公眾對未來房屋供應的信心。議員則促請政府盡快制訂「告別劏房」的路線圖及時間表。
收地安排認衰 稱未來盡早通知
至於收地安排方面,甯承認政府有改善空間,未來會盡早通知受收地影響的棕地作業者,解說收地安排,也會盡快通知其金錢補償,需時協助他們覓地。她舉例指,北部都會區的80公頃多層工廈,除引進高增值產業外,亦會預留樓面面積,讓棕地作業者以低租金承租。她明白收地遷拆不受歡迎,但當局幾年前爭取改善補償制度,受收地影響的住戶可免資產審查上樓,例如古洞北、粉嶺北受收地影響的住戶,由堅持不遷不拆,現時已住到公屋,部分大家庭更可在附近分戶有數個單位,住戶也感到滿意。
甯續指,政府公布10年後提供足夠房屋供應後,形容令政府團隊忐忑,因相關計劃已等於關鍵績效指標(KPI),除非受技術性問題影響等特殊情況,而拖長規劃時間,當局會如期進行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等工作。她又認為,沒有人有「水晶球」知道何時才有足夠土地顧及本港住屋及發展需要,故不應過分着重計算,應「不計方程式」地推動產業發展,改善市民居住和生活空間。被問到計劃會否對發展商手上的土地有稀釋效應,擔心發展商阻撓政府造地時,甯稱政府造不完所有土地,發展商有土地開發的功能,政府會為他們提供發展機會。
議員促訂時間表 10年清零劏房
議員鄭泳舜表示明白杜絕劏房需循序漸進,惟其認為政府應要訂立目標,如每年或每5年能減少多少個劏房,促請政府盡快制訂「告別劏房」的路線圖及時間表,期望10年內可以令劏房在港絕迹,先由劣質劏房開始逐步取締,包括棺材房、太空艙及存在安全隱患的單位等,達到淘汰劏房的目標。他又認為政府需評估及公布劏房數字,如現在的11萬戶劏房在未來是否有減少,以檢視簡約公屋等措施對減少劏房的成效。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