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藥到病除:白蝕病損外觀 類固醇可紓緩

白蝕病(又名白斑),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主要病徵是因皮膚的黑色素細胞減少或是完全消失而出現一些邊緣分明且大小不一的白色斑塊。
目前為止,白蝕病成因未明,主要可能成因是免疫系統問題、先天基因缺陷、黑色素細胞自我破壞或末梢神經異常。白斑形狀不一,而且全身任何的部位也有機會出現斑塊。白蝕病一般不會為患者帶來痛楚,但白蝕病患者卻會因受歧視而承受巨大心理壓力。事實上,白蝕病並不會傳染,市民與白蝕病患者接觸時不用擔心。
缺黑色素保護 應塗防曬
現時,白蝕病無法完全被根治,但可通過不同治療方法減慢病情惡化,甚至令部分白斑部位回復正常膚色。常見治療方案包括:外用類固醇、口服類固醇、紫外光療法,或新款外用免疫調節劑──鈣調磷酸酶抑制劑。醫生會根據病情與療效,為患者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若用藥後,療效反應理想,藥物劑量可以逐步減少,甚至完全停藥。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須特別注意皮膚狀況,因白斑部位缺乏黑色素保護,會較易曬傷。外出時,須於沒有衣物遮蔽的皮膚上塗防曬霜。在陽光猛烈的日子,應減少進行戶外活動為妙。如有需要,患者亦可考慮為白斑部位化妝,減少皮膚色差。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