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言必有舜:羅啟銳電影的文化傳承

在這兩天,香港接連痛失兩位與大家一起成長的藝文界人物,令人惋惜。羅啟銳先生的《歲月神偷》豐富了我們對上一代人勤奮、堅毅不拔的認知。倪匡先生的小說,更是陪伴許多市民成長。筆者當年赴海外唸書,行李就放了衛斯理的原振俠系列小說和金庸小說。羅啟銳的電影世界對本地電影影響深遠,他亦以這作品揚威柏林影展,取得新生代單元水晶熊獎,屬於香港重要的文化傳承一部分。
先談羅啟銳導演,筆者對《玻璃之城》、《歲月神偷》這兩套電影印象最深。還記得2010年,看完《歲月神偷》,令在外國生活多年的筆者及不少人士,透過電影重新認識及了解香港這個家的本地文化。後者細膩描寫典型小家庭,為應付生活奔波勞碌,但自得其樂,這正是許多家庭的寫照。《玻璃之城》則讓人發現香港原來有這麼多的好地方。兩電影加深了本人對這個生於斯、長於斯地方的情感。其後,在成功活化保育永利街一帶方面,是羅先生的電影喚起的集體回憶,起了催化作用。電影文化的功能不但豐富了大家精神文明,也有教化社會、影響社會功能,喚起大家對所在地方的身份認同。
倪匡先生的離世,同樣令人惋惜。原振俠系列、《藍血人》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香港藝文界一向有不少人才,無論是過去或現在都不時大放異彩,孕育了一個又一個香港故事。
期待新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在政策上,作更好的規劃,配以具體措施,全力投入更多資源、營造氛圍,培育新一代的藝文界人才,重振我們的電影行業,支持香港的文壇作品,注重各項文化事業的發展及藝術文化方面人才的培訓,把香港的藝術文化成就傳承下去,續寫新的篇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