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固定匯率

香港的聯繫匯率是對美元的硬掛鈎,再進一步是用美元來直接替代和取消港元,退一步便是與美元脫鈎,變成浮動匯率制。本身的性質是貨幣局體制,固定匯率制相近於黃金制。國際上有先例,最突出的例子是阿根廷的經驗。
阿根廷在1990年採取貨幣局的制度,當地貨幣比索與美元固定在1比1的兌換率。用100%的外匯儲備支撐固定匯率。早期貨幣局制度成功地抑止高通脹率,推動經濟增長。但其後出現兩個問題:一是政府和民間借貸增加,反映經濟增長期裏市場和政府信心上升,但促使貨幣量增加;二是九十年代裏墨西哥、巴西與俄羅斯相繼出現金融危機。其中巴西貨幣因此兌美元貶值六成。巴西與阿根廷在出口有競爭,巴西貶值這麼大幅度便嚴重打擊阿根廷的出口競爭力,也隨之打擊阿根廷的經濟,由此引起市場恐慌。
這兩個問題的出現都顯示出阿根廷在貨幣局制度下對美元行固定匯率的不合理。但貨幣局制度不容許調整匯率,結果是經濟衰退。2001年底危機爆發,2002年初,銀行擠提,拋比索搶兌美元,最後政府的外匯儲備支撐不了而取消貨幣局制度。2002年8月當地利率升至91.2%,比索大貶,當年經濟相比1998年底實質下跌28%。社會動亂,短時間換了兩任總統。不但經濟受挫,政府社會也陷入危機,貨幣局制度守不住帶來的衝擊和巨大代價。
阿根廷的慘痛例子顯示出在國際金融加劇震盪底下,固定匯率的制度不易防衞,且一旦失守,代價巨大。香港在1998年採用聯繫匯率的貨幣局制度,成功穩定匯率與金融,但也有相當的經濟代價。其後的安穩發展也一如阿根廷早期。由於完全的去工業化,港元隨美元的升跌,不會產生對經濟的過度衝擊。香港在中國內地的維護下,固定匯率即使有一定的代價,如高樓價,但沒有高通脹。
問題是,若美國以金融攻擊香港,香港的外匯儲備加上中央政府的支援,是否足以防衞香港聯繫匯率的固定匯率制度?死守聯繫匯率導致的代價,相信會比1998年更大。從這幾年黑暴顏色革命和美國制裁俄羅斯的情況看,美國若攻擊香港的金融必然是全方位,也未必有底線。防衞固定匯率會大量消耗外匯儲備,抬高本地利率,打擊金融和實體經濟。
用聯繫匯率的固定匯率制硬拚美國可能的金融攻擊是否為最佳的選擇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