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藥到病除:貝爾氏麻痹風險須注意

近日,貝爾氏麻痹(Bell's Palsy)成為熱門新聞,因它是其中一種接種新冠疫苗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然而,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接種滅活新冠疫苗後,貝爾氏麻痹的總風險略有增加(每十萬人增加4.8例)。公眾擔憂及關注接種疫苗可能引致的副作用是無可厚非的,特別是像面部麻痹這種罕見的副作用。下文將介紹貝爾氏麻痹及其常見的治療方案與病情發展,冀望大眾能在多了解後,能減輕顧慮。
貝爾氏麻痹是一種面部麻痹症。簡單而言,即是受影響的面部肌肉暫時失去控制。常見是單側面部肌肉失去控制,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會同時影響兩側的面部肌肉。負責控制面部肌肉的神經是第七腦神經,因此大多數貝爾氏麻痹的原因可以歸咎於該神經的損傷或功能障礙。
一般而言,有關情況可能是由病毒攻擊引起,病毒攻擊會導致神經腫脹,隨後出現功能障礙。其他潛在原因,包括:腦腫瘤、中風、重症肌無力、萊姆病或多發性硬化症等等。貝爾氏麻痹的主要治療方法是使用口服類固醇激素減少神經腫脹,並使用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活性。
雖然貝爾氏麻痹的症狀可怕,但其實大多數患者一般會在3周內逐漸恢復正常的面部功能。研究數據顯示,及早開始療程(發病後3天內)可大大提高康復的可能性。事實上,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貝爾氏麻痹的機會很低,而及時接種疫苗的保護作用遠遠大於其風險。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