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最怕貨比貨

不怕不識貨,最怕貨比貨。香港深陷第5波疫情而無法自拔,持續逾月仍未能受控,港人坐困愁城,望天打卦,連農曆新年也不得安寧。反觀一河之隔的深圳,早前同樣出現新一輪疫情,在當局緊急行動、全面動員之下,短短兩星期即消除疫患,社會恢復正常運轉。深港兩地抗疫成效天差地別,根本不在同一層次,港人能不汗顏?
深圳1月7日發現首宗確診病例,市政府連夜研究部署,果斷實施各種檢測和隔離措施。全市設立多個封控區和管控區,每區設立現場指揮部,除了負責防疫抗疫工作,還建立服務機制,確保居民生活保障、醫療救助、物資配送、心理輔導等工作,封控區每餐五餸一湯,連同口罩全部免費。
深圳的經驗,港府學得了嗎?林鄭自我感覺良好,曾揶揄內地的小區檢測政策,「哪個方法有效,大家心裏有數」。是的,大家心裏有數,深圳這輪疫情比香港更遲爆發,結果三下五除二就解除了危機,反觀港府拖泥帶水,毫無章法,至今依然手忙腳亂,不知何時才見曙光。到底哪個方法有效,難道林鄭心裏無數?她揶揄內地抗疫措施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
有人建議港府借鑑內地「2-4-24」抗疫方程式,即發現確診個案後,工作人員2小時內到達現場,迅速將確診者送到隔離中心;4小時內完成核心調查並完成檢測,找出密切接觸者並送到隔離中心;24小時內查清所有密切接觸者的接觸者,徹底截斷病毒蔓延途徑。簡而言之就是跑在病毒面前,防止流入社區,這樣就不必再進行全民檢測,將擾民程度降到最低。可惜對港府而言,這個方程式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林鄭聲稱不是每當有事發生,「一按掣」就可以有措施馬上落實,而是要動員所有政府和承辦商的能力云云。於是乎,就在港府慢慢「動員」的時候,病毒已經蔓延,疫情已經失控。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過去香港以高速度高效率著稱,成為內地城市爭相學習和模仿的榜樣;而今天「香港速度」已淪為拖拖拉拉、效率低下的代名詞,實在令人無語。難道這就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 的意義?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因為「洪門宴」事件而被拿來「祭旗」,只能說咎由自取,但整個管治班子冇心冇肺冇靈魂,難道其他高官不需要問責?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