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老有所醫:養生由站樁開始(上)

《黃帝內經》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意是提醒世人「未病先防」和「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雖然大家都明白「治未病」的道理,但現今一般人還是比較喜歡看治病的資訊,反而較少留心如何防病,或者怎樣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養生?我將會在這裏介紹一個既是養生,亦是追求肉體與精神健康的方法—站樁。
練習時首要注重姿勢
去年我因緣際會參加了香港拳學研究會學習意拳,第一課師傅便是教站樁。站樁其實起源於古代宗教儀式,流傳至今一直被各家武術流派加入各種變化而成為基礎訓練的一部分。意拳也不例外,站樁也是最基本的形態,以後各種拳和步都是按站樁形態加以變化和發展。
意拳創始人王薌齋先生在他的著作《站樁漫談》中說:「養生樁是內在鍛煉的一種功夫,是一種養生健身之術……因為它的姿勢動作都是和人身的生理組織相配合,一方面使高級中樞神經得到充分的休息與調整,一方面使機體得到適宜的鍛煉,兼有防病和治病之效。」王先生又說:「結合《內經‧素問篇》的要義和拳學的基本功夫……以站樁為主,故為養生樁。」由此可見,站樁、拳學、中醫、養生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互通互用的地方,因而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練習站樁時,首要重點要求是姿勢,要「頭直、目正、身端、頂豎、意思遠望」、「上有繩吊繫」,做法先將頸椎垂線拉直,下巴微向內收,將頭部的重心落在身體正中,此時腰椎為平衡頸椎的拉力而自然拉直,再將尾骨稍向入收便形成「挺拔」的姿態。《莊子‧養生主》說:「緣督以為經……可以盡年」,其中「督」是指督脈,「可以盡年」是指可以養生。
由於站樁時「挺拔」的姿態,正好打通背部氣道,疏通了督脈及背部多條經絡,而督脈屬陽,陽主動,所以如此「挺拔」便能將人的能量提升。按此原理,假如在經絡範圍發生了局部病變,在氣血凝滯、不通則痛的情況下,如此「挺拔」一下,相應的肌肉、筋腱及筋膜都都會因伸展而得到血流灌注。
疏通經絡 紓緩身體不適
當經絡得到疏通,循環得到改善之後,因為長期姿勢不良而引致的頸、背、腰等的痠痛麻痹、頭暈、頭痛、失眠等都會得到紓緩。同時,站樁時下肢膝微曲的姿態亦可鍛煉大腿股四頭肌的肌力,從而改善膝痛或膝無力等問題。若在進行中藥或針灸療程期間,自己在家練習站樁,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下一篇會繼續跟讀者談談站樁如何可以幫助我們養生,請各位萬勿錯過。註冊中醫師馮曼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