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客抄捷徑 爆林踏毀植被
大 潭馬鞍山水土遭侵蝕 環團籲避忌
今天是香港山徑日,有環保團體發現,過去近兩年因疫情留港的行山老手,懷疑厭倦原有山徑,竟「爆林」另闢捷徑尋求刺激。環團指出,相關行為不但破壞叢林植被,加劇水土流失,不明小徑更會造成安全風險,呼籲行山人士愛護山徑,行正路勿闢捷徑。
秋高氣爽,又是登山的好季節。環保團體綠惜地球表示,隨着行山季節到來,綠惜地球「自己山徑自己修」義工組近日應漁護署邀請,在大潭郊野公園協助修復兩條被人開發的捷徑,同時開通一條長達30米的導水道。
有份參與修護山徑計劃的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表示,該兩條被人開發的捷徑位於大潭郊野公園康柏郊遊徑,分別長45米及35米,均位於S彎位的小型捷徑,現場所見,原本茂盛的叢林被開墾出一條斜度較大的山徑,植被已變得光禿禿,山徑上表土流失留下沙石。
S彎變$形彎 加劇水流沖刷
除了大潭郊野公園,麥理浩徑第四段(M4)也出現捷徑而導致水土流失情況,原有的山徑在右手邊,但太多人貪快而抄左邊,把小斜坡都踏光,樹根外露。馬鞍山郊遊徑也有同樣情況。
鄭茹蕙指出,開闢捷徑問題早已存在,多數處於S形山徑彎位,以往是一些跑山人士希望提升速度而開闢,而疫情後發現開路情況變得更多,估計是與一些行山老手,認為原本政府規劃的山徑不夠趣味性,喜歡尋覓秘境,所以另闢山徑「爆林」尋求挑戰。
她解釋,當局設計S彎位是為了緩水,即減慢水流速度,緩解水土流失,但不少人為求快求刺激,常在S彎位處開闢捷徑直上,形容為將S彎位變為「$」形,在暴雨來臨時,則會加快水流直落沖刷,從而加劇水土流失。而開闢捷徑也會令植被分離,不再連貫,會影響植物生長和山徑景觀。
加設阻擋物 修復仍需時間
她指修復捷徑的方法是在捷徑口加設枯木作阻擋物,讓小斜坡休息及自然修復,重長植物,紓緩水土流失。只可惜修復的時間永遠追不上破壞的速度,她呼籲行山人士護己護林,切勿爆林。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