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造地程序繁瑣 拆牆鬆綁勿蹉跎
學者倡發土地債券 吸引青年投身建築業
本港土地發展緩慢,房屋短缺問題久久未能解決。政府提出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擬長遠發展新界土地,有學者指出,構思是近期政府少有貼地的長遠策略,且必然可以實現,但難題是如何有效率地落實。現時由土地規劃至樓宇落成,所需的造地程序冗長而繁瑣,憂新界北發展「花時數十年是等閒事」,促港府在制度上必須盡力拆牆鬆綁,以展現發展決心。
為加快土地發展,政府近日提出多項措施,包括擬修訂《城市規劃條例》及《新界條例》,以釋放新界祖堂地;將現時活化工廈的標準金額補地價擴展至新界;精簡土地發展的法定和行政程序,目標是明年上半年提交立法會,爭取年內提出修訂草案。
祖堂地門檻降低 有利發展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指,新界過去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是土地業權分散,其中祖堂地散布新界各區,而業權必須有百分百後人同意才可轉讓,新界農地發展寸步難行,倘若將來能將祖堂地轉讓門檻降低,必有利落實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政府亦同時可考慮,以政策誘導私人業主重組地界,釋放土地發展潛力以配合政府土地規劃及造地策略。
參考外國成功案例,如全日本就有三分之一的市區土地,即37萬公頃土地是透過土地區劃整理得來。南韓首爾超過五分之一的已發展土地,同樣來自重組地界,共1.27萬公頃。
可配合深圳科技創新優勢
至於外界擔憂發展或涉及數以千億元公帑,鄒廣榮指,香港土地有價,相信其經濟收益一般大於成本,長遠不會對政府帶來財政壓力。惟造地需要資金作短期周轉,建議當局可利用土地債券作重組地界及造地的融資工具。政府若能立法規管土地債券,在區塊鏈平台買賣,既可強化土地債券的功能,又可體現結合香港金融及深圳科技創新的優勢,有利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其次,發展涉及人力物力,面對本港建築工人老化問題日益嚴重,鄒建議政府需及早未雨綢繆,在工程量大增前提升建造業產能及生產力,如鼓勵使用預製組件及改善建築地盤工作環境,吸引年輕人入行;工程量高峰期間,考慮有限度輸入勞工,以紓緩短暫短缺。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