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擬年半後實施
環境局:視乎經濟 預留彈性
醞釀逾15年、一度「胎死腹中」的垃圾徵費政策,草案早前在今個立法年度重啟審議,有議員建議條例通過後設18個月準備期,政府最終讓步同意相關提議,並會在初期向市民派免費膠袋。環境局長黃錦星昨早在電台節目中表示,立法會相關法案委員會已完成審議,下一步會把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大會,而觀乎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放緩,故不排除在18個月後落實垃圾徵費,並可以配合香港經濟狀況預留彈性。
政府早前就垃圾徵費條例草案提出修訂,會在法例通過後設立18個月準備期。黃錦星指,法例通過初期會提供免費的指定垃圾袋,讓市民適應垃圾徵費,而18個月準備期過後,會視乎屆時經濟狀況實施徵費,強調政府會預留彈性,但若屆時經濟「麻麻哋」,將會彈性處理落實日期:「進取的同時要務實,始終如果經濟是一般的話,不知道疫情變化如何,這個應該有一個彈性。」
增回收配套 冀改市民習慣
黃錦星又表示,香港疫情目前相對緩和及受控,就業情況有所恢復,故認為18個月後落實收費能夠配合現實情況。他續稱,在未來18個月的準備期,政府會在社區增加回收配套,強調垃圾徵費目標是增加回收和源頭減廢的誘因,讓市民減少須繳交的垃圾費。
政府早前稱正考慮在垃圾徵費實施初期派免費垃圾袋,黃錦星被問是否應盡早徵費令市民習慣流程,他回應稱將與持份者商討細節,認為市民要循序漸進習慣將丟垃圾與金錢掛鈎,繼而改變拋垃圾習慣,試行過程可讓市民知道何處購買收費膠袋,協助他們了解垃圾徵費流程。當局會與相關持份者商討細節,市民習慣成自然,同時也需要循序漸進,他強調經濟受疫情影響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採取較保守做法。
談空氣藍圖 「已相對進取」
另外,政府日前公布《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目標是2035年前成為空氣質素媲美東京及巴黎等國際大城市,被質疑沒有進取時間表。黃錦星再次解畫,香港較全球大城市「相對進取」,已制訂法例每5年檢視香港空氣質素指標的安排,並逐步收緊,亦會在今年內檢討相關法例。
他稱,新藍圖展示本港未來面對污染重點,包括船排放及臭氧問題,故當局將與遠洋貨船業界商討轉用液化天然氣,資助本地公司在兩至三年內試用電動渡輪。至於臭氧問題,黃錦星說希望下年立法收緊建築物料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並擴展應用範疇至清潔用品,減少化學作用產生的臭氧。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