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公屋違泊阻通道 房署不踢不肯動

港府有兩大部門長居投訴榜前列位置,一個是食環署,另一個是房屋署。食環署懶政塞責不用多說,從公共地方污糟邋遢、鼠患不絕已可見一斑。至於房屋署也是不遑多讓,多次遭申訴專員公署點名主動調查。最新一例,是申訴署發現多個公共屋邨都有違例泊車情況,車輛甚至阻塞緊急通道,房屋署卻闊佬懶理。
申訴署去年12月主動調查公屋違泊問題,審研房屋署執管機制後,挑選4條屋邨實地視察,包括友愛邨、長康邨、麗瑤邨及皇后山邨。4條屋邨均受地理環境所限,無法在全部出入口安裝車輛閘機系統。公署發現,長康邨、麗瑤邨及皇后山邨都有違泊情況,在晚間及辦公時間外最為嚴重,麗瑤邨更有車輛停泊在緊急通道,若有突發意外發生,恐阻礙救援。
至於友愛邨算是做得較好,屋邨辦事處額外添置鎖車架,增設閉路電視,以及個別路段試行物聯網感應器等。公署向房屋署提出12項改善建議,促制訂打擊策略,對違泊緊急通道的車輛不予警告,即時鎖車或拖車,並建議加強監察承辦商執管工作,考慮在服務合約訂定績效指標,檢討閉路電視及物聯網感應器的效用,擴展至更多屋邨。
誠然,現在已是高科技時代,房屋署好應該與時俱進,增加自主感應等科技,加強打擊違泊。須知違泊不但阻礙救援,對庫房收入也有影響。這邊廂港府擬增加「牛肉乾」罰款,那邊廂卻放任違泊,這些車輛不使用正規停車場,不用支付泊車費,直接影響停車場收入,若不予以嚴懲,無論如何說不通。
不問可知,房屋署對上述建議又是贊同又是接受,但最後是否認真落實無從得知。皆因政府部門都是慣性意見接受、態度照舊,過了海便是神仙。何況公屋管理都是外判,結果政府連監管責任也外判,過去屢有例子,外判承辦商不管表現多麼差劣,下次入標一樣中標。若然房屋署不加強對外判承辦商的監管,將不達標的外判承辦商除名,屋邨的管理恐怕難以徹底改善。
事實上,房屋署踢一踢、動一動的例子,豈止是對屋邨違泊隻眼開隻眼閉而已,在現屆政府言必稱要對公屋上樓提速提效之際,申訴署一樣揭發署方沒有積極打擊濫用公屋資源,今年1月曾就此提出31項改善建議。報告指出,房委會在過去7年的濫用公屋個案檢控率,最高只有4.2%,差強人意,建議房委會全面檢討提高檢控率策略,要在檢控時效內搜集足夠證據。難為高官動輒吹噓已大幅增加收回遭濫用單位,加快公屋流轉,當中有沒有存在水分,不言而喻。
說到底,高官最叻就是吹破牛皮、自我貼金,市民要驗證當局是否說到做到,最好莫過於各部門都落實KPI關鍵績效指標,讓一切有數據依循。現時港府並非每項政策都設定KPI,是否符合施政目標、有沒有浪費資源,外界並不清楚。房屋署及食環署兩大部門既然亂象多多,更有必要提出指標嚴格跟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