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電動車成行成市 充電難依然未解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中國電動車成長速度驚人,預計今年內地電動車銷量同比增長約20%,達1,200萬輛以上。香港緊隨國家政策,多年前已對購買電動車的市民提供稅項優惠,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更提出預留7.5億元,資助的士業界及專營巴士轉用電動車。在積極推動下,去年本港的電動車數量超過10萬輛,但充電設施的增長卻依然緩慢,一旦商用電動車全面投入運作,充電難的問題勢必更趨惡化。
官方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底,香港整體電動車數目為107,000輛,佔所有車輛總數約11.8%。然而,對比十萬計的電動車數字,充電設施的數量卻少得可憐。截至2024年9月底,全港只有9,107個充電器供公眾使用,包括5,373個中速充電器及1,579個快速充電器,意味俗稱「慢充」的充電器仍然有逾2,100個。
眾所周知,「慢充」充電器要充滿一輛電動車,需時24小時以上;至於「中充」,充滿也要10小時,相對內地很多主流車廠強調30分鐘可達80%的充電量,效率極不理想。事實上,電動車環保、寧靜、沒有污染,對減少碳排放有益無害,何況燃油價格高企,選用電動車較能節省金錢。有立法會議員曾進行統計,發現八成多受訪車主,選用電動車的主因是能源成本較低。不過,現時部分私人營運充電設施收費過高,有些是按小時收費,加上功率不穩定,變相令收費不透明,「沖淡」電動車較慳錢的優勢。因此,港府要全面推動電動車,必須解決充電器數量不足、充電速度太慢,以及收費欠標準這三大問題。
港府曾信誓旦旦表示,已為增加充電器設下短期目標,2027年年中以前,將公共及私人充電停車位的總數增至約20萬個。目標非常宏大,數字也非常亮麗,但現已是2025年,兩年後就能將充電停車位數量大增,想一想也覺得不現實。最新的《施政報告》則較務實,政府將投入3億元推出新計劃,資助私營機構安裝高速充電設施,至2030年累計裝置3,000個快速充電器。
但必須指出,到2030年才累增3,000個快速充電器,相對電動車的增長速度,依然是杯水車薪。須知電動車車主以收費公共充電設施為主要充電方式,不是每個車主都有能力擁有私人充電停車位,而且的士及商用電動車在未來有增無減,電動車排長龍「塞爆」公共充電設施的情況必然發生。至於私人充電設施收費問題,有議員提議港府應訂明收費標準和收費上限,誠為可考慮的方向之一。
作為其中一個《巴黎氣候協定》簽署國,中國一直堅守減排承諾,承擔減排責任,推動電動車生產和銷售,正是達到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香港作為中國一個特區,當然有責任為國家出一分力。香港不能因為充電設施不足而拖了減排的後腿,如何擴大充電網,港府必須更加積極有為、提速提效應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