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點評:美元霸主地位走到盡頭?

投資市場由上周初的極度悲觀情緒,迅即轉變得似乎過分樂觀,美股或亞太區股市也反彈不少。原因很簡單,就是特朗普轉軚,原因不深究。
上周四特朗普突然宣布暫緩對其他國家徵收較高稅率的對等關稅90日,期間大幅降低對等關稅至10%。儘管即時上調對中國徵收的關稅稅率至145%,中美關係因貿易問題變得愈來愈緊張,惟A股和港股仍然跟隨外圍反彈,投資者已憧憬中美貿易鬥爭快將完結,資金超前部署股票市場。
料股債匯短期波動未完
周日有消息指,美國將智能手機、電腦,以及半導體等其他設備和元件排除在新的對等關稅之外,特朗普澄清只是計法更改,不是撤回。然而,昨日亞太區股市照樣歡喜若狂,恒生指數升幅達2.4%,收升502點,報21,417點,重上100天線以上,短期或受制10天線約21,561點水平。從指數走勢上,投資者是十分樂觀的,但只是建基於美國短期內與多國以至中國談判順利的前設,一旦風向再轉變,看好的投資者又會遭殃。
政治從來是投資的敵人,特朗普的任性,短期將繼續左右股債匯。值得留意的是,在股市反彈的同時,美國國債被拋售的情況並不尋常。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從上周一的3.86厘水平,大幅升至4.592厘,升穿3月高位,有認為是中國大幅拋售美國國債所致。
上周花旗報告指出,儘管國債市場出現拋售,但期貨基差交易未見明顯壓力。美債的實際利率下跌幅度也大於名義利率。4月2日至4月9日期間,外國官方持有的美債甚至增加了30億美元,這意味着上周的市場動盪,更可能是由於市場對美債需求下降的擔憂所導致的「買家罷工」,而非實際的外國投資者拋售行為。
美債息攀升,主要是全球資產價格波動下,金融機構需要在短時間內去槓桿,而被動沽出國債而平衡組合風險。由於美股是短時間內大挫,金融機構也是短時間內沽出,所以才被說成是「爆雷」或流動性出現問題。
結算貨幣角色仍難撼動
不過,只要留意上周美國拍賣10年及30年國債反應依然理想,可知中長線國際投資者仍然對美債興趣不減,何解呢?短線而言,就算美國政策不確定性高,無論從關稅、各國關係、美國今年經濟,以至會否引發經濟大蕭條也存在巨大變數。不過,美元在全球經濟活動可見,其地位仍然是鞏固的。
過去多年有聲音認為要去美元化,部分國家也不遺餘力,結果行動最誠實,以美元作為結算的地位,似乎未受影響。當然,金價近期再次創新高,部分原因或許是不信任美元所導致,但試問,假如你有一條一公斤的金條(價值相等於85萬港元),只可兌換成一個國家的貨幣持有至永遠,會換成哪國的貨幣呢?
元宇證券基金投資總監 林嘉麒(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