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港基金首4月淨流入82億

本港要發揮更高質量的「國際金融中心」角色,推進基金管理無疑是重要一環。會計師樓畢馬威與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聯合發表報告,指香港作為亞洲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依然穩固,但有空間加強跨境理財計劃和稅務優惠政策,以促進基金管理行業穩步發展。
報告提及,本港必須在監管制度和稅務優惠等範疇保持領先優勢,才可保持其亞洲主要資產管理樞紐的地位,並繼續成為設立資產管理業務及管理資產的亞洲區內首選地點。
報告:冀加強跨境理財
此外,畢馬威稱冀港府進一步加強目前的跨境計劃,擴大香港基金業界進入內地市場的機會。
至於中證監早前公告擬優化中港基金互認安排,證監會投資產品部執行董事蔡鳳儀昨表示,措施為本港基金管理業帶來機遇,放寬後認可香港基金向內地客最高銷售規模,應會是基金管理規模的4倍。
她又指,認可香港基金去年資金流顯著反彈,扭轉2022年的淨贖回,正面勢頭延續至今年。今年首4個月錄得資金流入為82億元(人民幣‧下同),超越去年全年的59億元淨流入,以及疫情前的2019年的72億元淨流入。
傳兩月內推國債期貨
此外,截至今年3月底,有逾70隻在香港註冊的證監會認可基金滿足互認資格要求,管理資產規模2,580億元。另有傳本港將於一至兩個月內公布國債期貨詳情,涉及逾10家機構擔任國債期貨流通量提供者,負責開價及承價買賣等角色。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則發表報告指,在香港政府債券發行的推動下,香港的可持續債券市場經歷有史以來最大的增長,GSS+(綠色、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債務總額達182億美元,按年增長2.36倍。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