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AI勢掀投資新格局

在金融市場中,使用人工智能協助投資變得愈來愈普遍。(資料圖片) 在金融市場中,使用人工智能協助投資變得愈來愈普遍。(資料圖片)
在金融市場中,使用人工智能協助投資變得愈來愈普遍。(資料圖片)
八成人料助達成理財目標 80後最看好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更已不經不覺改變財富管理方式,變化有多驚人?虛擬銀行提供開戶及敍做定存服務已不是新鮮事;券商紛紛設立網站及手機應用程式(App)供投資者開戶及炒股;人工智能(AI)熱潮席捲全球,衍生機械人理財,投資者最終要捨棄基金經理?
以往散戶投資買賣股票,勤力做功課必不可少,如閱讀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瀏覽公司在披露易的公告、留意投資專家的「貼士」,以及多閱讀財經新聞等,不過如今就可以利用AI協助,令投資更得心應手。
自動分析數據省時
大家都應該聽過,甚至用過AI選股功能,當中運用到的技術,尤其是機械學習及深度學習,分析大量金融數據,識別市場趨勢,預測股價變化,並據此提出買賣建議。它透過算法自動處理及分析歷史數據、新聞報道及財務報表等,揭示股市潛在規律,完成的功課量遠超投資顧問及散戶。
渣打銀行(香港)去年發表的《用創新科技管理財富》研究報告發現,香港富裕投資者積極探索嶄新科技作理財諮詢及運用AI進行投資,不少人認為AI是日漸重要的數碼投資工具,能帶來良好投資回報。近80%人認為AI在未來3年對他們達成理財目標來說很重要,80後一代對AI最有信心,當中35%認為AI「非常重要」。受訪者對採用數碼理財諮詢有上升趨勢,68%香港富裕投資者有採用此方法,當中40%透過客戶經理或投資顧問用數碼理財服務,28%自行使用服務。
外媒之前報道,華爾街大行摩根士丹利早在OpenAI旗下生成式AI聊天機械人ChatGPT問世前,就開始運用AI工具協助財富管理部門。萬通(Univest)共同創始人Pranit Arora曾撰文指,AI可以改善投資績效,並大降投資風險。儘管AI如此大行其道,理財專家仍有其存在價值,大摩調查顯示,約90%受訪者認為與人類面對面互動仍「極其重要」。
未能度身訂造計劃
事實上,投資者的理財規劃都不盡相同,尤其面臨置業、退休等人生重大轉捩點時,目前的AI投資理財策略仍無法為客戶做到「度身訂造」的方案,但優秀的理財專家可以把統計數據、財務數據、行為心理學等互相結合,從而達致更佳效果。
此外,一位優秀的理財專家的價值,來自於信任、有效的溝通、設定符合實際的期望,在提供解決方案前,能了解客戶問題及釐清其人生目標。要做到這些,勢必要與客戶建立深厚的信賴關係,不過目前的AI是無法做到。
Arora認為,在金融領域中,AI應被視為輔助,而不是取代人類的工具。透過人機協作,可以實現AI對於投資決策的助益,但風險管控與問責機制仍由人類去處理,形成「相輔相成」的效果。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