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消費需求續恢復 華經濟擺脫通縮

內地消費物價連月溫和上漲,反映消費需求持續恢復。隨着當局季內加大放寬對房地產調控的力度,房地產市場流動性有望改善,既有助房企應對債務危機及行業冷鋒,也能緩減居民與企業對前景的擔憂,內部需求回揚,物價有序回升,則中國重蹈日本長期通縮之說將不攻自破。
去年內地經濟復甦步伐未如預期,加上房地產與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再遇到美國嚴厲打壓,拖累民營經濟景氣,而居民與企業的消費及投資需求受打擊,令內部需求疲弱,持續多月的低通脹,有形成通縮勢頭之虞,更有輿論擔心中國將步日本後塵,走進長期通縮的迷失歲月。
其實影響中國通脹表現的,除了內地因素外,全球大宗商品與食品價格回落,以及供應鏈緊張狀況緩解,亦發揮了作用。不過,觀乎本季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且紅海危機下貨運價格回升,5月通脹數據說明通縮壓力已緩減,與出口、非官方製造業及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持續向好的趨勢相脗合,物價有序溫和回揚的趨勢已逐漸形成。
且內地物價見底的原因,乃當局次季逐步放鬆房地產調控,同時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的力度。當市場供應與需求趨向平衡,企業信心修復的同時,消費與投資意欲增強,通脹持續溫和回升可以預期。
有別於歐美的高通脹威脅未消,內地通脹維持溫和增長,有利居民生活水平穩定,也意味未來當局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和豐富的工具儲備可用。本月內地仍有機會減息或降準,以保持流動性充裕,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以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也可視作為應對地緣政治不穩預留政策空間。
威脅經濟復甦的通縮陰霾逐步消失,將為中國資產價格見底回升提供更大的動力。事實上,次季以來外資重新流入中國市場,相信現象僅處開端,隨着下半年內地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勢態,中國資產價格有望繼續「解凍」,以中國資產主導的港股走勢亦有望改善。
另一點得注意乃中國汽車業正從電動化走向智能化,未來有望進一步推動產業向高端發展,即使歐美向華汽車產品加徵高關稅,亦改變不了內地這門重工業持續升級改造的大方向。諸如此類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將支持整體生產力水平不斷提升,官方提出的「新質生產力」會不斷湧現,有力支持內地經濟維持以相對其他主要經濟體較快的速度增長,加強國際競爭力,從而排除重演日本經濟長年低迷的可能性。
今年已過近半,中國經濟復甦展現更大動力,誠然是世界經濟的正面趨勢。不過,下半年美國迎來大選,政治因素說不定影響貨幣政策,從而扭曲市場運作,所指的是為保美元匯率穩定和美國發債能力,美國利率繼續應減不減,變相加大經濟硬着陸風險。中國只有堅持走自身發展道路,並積極拓展非美經濟圈,期望能為世界治理經濟提供有效的方案。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