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亞洲景氣穩步揚 資金回流看美元

今年以來,亞洲經濟景氣持續穩步上揚,印度在美國扶持下經濟強勁,中國在加大財政及貨幣政策,並且適度調節內地房地產調控措施下,市場信心亦正在回復,數據顯示,民營經濟景氣正在回勇。區內兩大經濟體的正面發展,為亞洲地區發展帶來有力支持。不過,未來能否進一步加強,進而吸引更多資金回流亞洲,還看美元走勢,畢竟聯儲局正在推遲減息時點,助力美元匯價偏強,而美國大選亦為地緣政治風險帶來重大變數,故區內投資還不能過於樂觀,掉以輕心。
常言國際資本市場表現往往跑先經濟表現6至9個月,今年以來,印度股市保持強勁,最新公布的季度經濟增長勝預期,5月製造業數據有放緩迹象,主要是受熱浪天氣影響,整體上景氣仍保持穩定擴張,印度股市保持強勢。
至於中國,今年以來中國資產的投資氣氛亦有改善,數據亦說明外資重新回流中國市場,皆因製造活動及出口升溫,且當局更積極去應對房地產風險,主動放鬆調控以確保樓市恢復正常運作,協助改善房地產企業資金流轉,減緩了去槓桿對經濟造成的抑制壓力。從最新公布反映民營經濟景氣的非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連續7個月處於擴張水平,且今年2月以來一直保持增長趨勢,相信數據有助進一步增強外資對中國經濟復甦的信心,亦有國際機構陸續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可見中國資產重估潮僅處於開端。
亞洲兩大經濟體印度及中國均處於增長軌道,引領區內經濟提速發展,新興市場股市表現有望跑贏全球平均水平。同時,區內經濟體之間的競爭亦趨白熱化,但不再是鬥廉價和勞動力,而是靠改善結構,透過高端製造業、綠色經濟、數碼化、智能化、物流建設等,以應對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挑戰(例如環境污染、人口老化等問題),並實現提升經濟質量和效益的目標。在這方面,中國誠然處於優勢,並對區內先進經濟體如日本及南韓構成頗大的競爭壓力。不過,中國市場能為亞洲經濟體帶來需求與投資機會,亞洲諸地之間互惠互補空間充裕,足以支持區內經濟百花齊放,共謀發展,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成立是很好的說明。
不過,亞洲復甦之路也非毫無挑戰。所講的是美元強勢仍抑制亞洲貨幣表現,從而為各經濟體,尤其是高度依賴出口市場的亞洲貨幣帶來貶值壓力,發展雙邊貿易本幣支付結算是減低受美元影響的一途,惟普及化需時。年內餘下時間最令人擔心的是,一旦美元再轉強,日圓帶頭破底而下,則整體亞洲貨幣又會再迎來貶值潮,並為區內金融市場帶來震盪。
更難料的是,美國大選前,任何地緣政治變化足以推高物價,令通脹難下,利息走向添變數,壓抑投資與消費,打擊經濟活動。所以說,美國在亞洲的影響不單止軍事,金融領域的影響仍顯著。正因如此,也成了推動國際貨幣體系謀求創新改革、減低受美元掣肘的一股重要動力來源。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