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石油煉化業務望成增長動力

中石油煉化資產價值迎來向上重估機會。 中石油煉化資產價值迎來向上重估機會。
中石油煉化資產價值迎來向上重估機會。
提起中國石油(00857),直覺是它會受惠油價上漲,但又不如純做上游的中國海洋石油(00883),下游煉油及化工業務的盈利或被高油價拖低。信達證券卻認為,中石油的煉化業務比業界「大佬」中國石油化工(00386)更能抵禦高油價,「成本優勢有望帶來新利潤增長點」。
中石化今年首季業績仍提到「產能集中釋放、市場競爭激烈」,就算中石油化工部門產能較低、早過中石化扭虧,也是利錢微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內地化學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已連續19個月按年下跌,而橡膠和塑膠製品業的PPI也連續5個月按月下滑,可見需求有待跟上,消化新增產能,歸根究柢是經濟回暖的問題。
優質資源締成本優勢
中石油也有不少化工產能準備釋放,就貴為一國基礎化學原料的乙烯而言,信達報告顯示,中石油2022年底年產能為866萬噸,已知今年開始3年內投產的新增產能為720萬噸,其中600萬噸的原料是石腦油,其餘才是成本低一大截的乙烷製乙烯。
乙烯、乙烷的「乙」代表它們的分子都只有兩個碳原子,而石腦油分子的碳原子多得多,不難想像用哪個製乙烯會較為簡單及便宜。
信達稱,中石油部分油田蘊藏豐富的乙烷及輕烴(分子內碳較少),以往充當燃料,未能發揮最大增值,但乙烷製乙烯項目陸續投產,加上推行「降(煉)油增化(工)」等,下游產能對高油價承受能力明顯提升,過去兩年高油價下,原油加工利潤遠超中石化,跟2011至2014年高油價時期截然不同。中國乙烷資源不足,中石油的乙烷資源自然是未來透過乙烷製乙烯提升化工效益的優勢,煉化資產的價值迎來向上重估的機會。
中石化下游或續疲弱
「限塑令」隨時殺到,日常生活常見的聚乙烯(PE)難免被環保鬥士開刀。聚乙烯佔乙烯需求30%以上,但信達國際指出,中國明年仍然有高達885萬噸的乙烯產能缺口,而且下游高端產品國產化仍需時日,似乎是說中石油的乙烯業務仍有作為。
中石化方面,麥格理估計,其石化業務今年難望顯著改善,亦不見相關資本開支在今年有明顯削減;摩根士丹利不反對該企下游業務或持續疲弱,但指股價已有反映,下游投資經已見頂,擴產或會更嚴格。
券商對兩桶油目標價券商對兩桶油目標價
券商對兩桶油目標價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