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以史為鑑 金融戰將來臨

敵意的金融投機、網絡攻擊等成為新式戰爭武器。 敵意的金融投機、網絡攻擊等成為新式戰爭武器。
敵意的金融投機、網絡攻擊等成為新式戰爭武器。
美國金融霸權由來已久,但隨着地緣政治衝突加劇,近年愈來愈多迹象都顯示以美元為基礎的全球金融秩序可能會迎來挑戰。擅長以史為鑑的普林斯頓大學經濟歷史學教授Harold James更警告︰「在當今貿易衝突、跨境供應鏈和關鍵技術限制頻發的時代……如果以史為鑑的話,金融戰爭即將來臨。」
兩大戰前均發動金融攻擊
James指出,由於全球金融穩定一般而言都屬於「公共利益」,因此過往許多國際機構致力於創造維持金融穩定的條件。不過,地緣政治衝突往往會帶來思維的轉變。他引述過往的歷史事件,並指出「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之前,都出現了敵對集團形成的戰略,以及金融攻擊增加」。
隨着國際外交緊張局勢升級,相互敵對的勢力都試圖透過金融消耗戰削弱對方的能力。比如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金融攻勢也是先於軍事動員。例如,1911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機期間,法國針對德國向沿海城市阿加迪爾部署炮艦的行動作出反應,快速地拋售德國的證券,引發了德國的金融市場恐慌。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進程,以金融攻擊為開首的情況甚至更為明顯。大蕭條已經表明,恐慌和銀行倒閉如何能夠使整個國家士氣低落並被摧毀。由於債券價格暴跌或貨幣外流將迫使政府採取緊縮政策作為財政對策,因此製造金融危機是減少競爭對手國防支出(始終是最大的預算項目)的有效途徑。於是,從1936年開始,德國經濟規劃者多次利用阿姆斯特丹銀行對法郎發動攻擊,最終成功限制了法國的軍事預算。這種基於戰爭的財政動員等同於設置了一個陷阱,當1940年納粹德國入侵時,法國就陷入了困境。
網絡攻擊假資訊成新武器
他表示︰「自新冠疫情和俄羅斯於2022年入侵烏克蘭之後,全球緊張局勢加劇,人們有理由擔心國際秩序正在崩潰,其他優先事項已經取代了對金融穩定作為全球公共利益的追求。贏得零和遊戲的舊策略正在重新出現,金融戰以制裁的形式捲土重來。」敵意的金融投機、網絡攻擊和大規模虛假資訊一起,成為新式戰爭武器庫的一分子,只是時間的問題。利率環境趨緊使得債券市場更有可能出現動盪,而金融攻擊的條件已經成熟。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