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妙用利是錢 培養小富翁

蔡秀虹教導兒子Enoch儲起零用錢和利是錢,並學習購物時要懂得取捨。 蔡秀虹教導兒子Enoch儲起零用錢和利是錢,並學習購物時要懂得取捨。
蔡秀虹教導兒子Enoch儲起零用錢和利是錢,並學習購物時要懂得取捨。
蔡秀虹:首重應使則使
農曆新年轉眼過去,小朋友肯定收到不少利是錢,可能正忙於點算之中,又或者苦惱如何用得其所,不過「使錢容易儲錢難」,新手爸媽宜藉此良機教導年幼子女儲起這筆意外之財,同時傳授理財知識,培養小富翁無難度。到底投資專家如何教子女處理其「個人身家」,並向他們傳授甚麼理財秘技?
育有9歲兒子Enoch的法興證券上市產品銷售部董事蔡秀虹認為,「儲蓄十分重要,否則會無本金、無資本」,無本又如何生利呢?因此她在兒子小時候每日會給他一元零用錢作儲蓄。不過,兒子儲蓄兩、三年後就覺得金額仍較小,本身也會把利是錢儲起,當遇見喜愛的物品才會花錢購買。
藉寵物醫藥費學儲蓄
她提到,去年家中的寵物龜生病需看獸醫,兒子用自己零用錢繳付小龜幾百元的醫藥費,不過小龜之後突然患重病,細菌入血,治療時間長達兩、三個月,全家人一起負擔小龜的醫藥費。她認為兒子肯自掏腰包做法大方,意識到動物生命重要,但並不要求兒子負責小龜全數醫藥費,因該筆錢不是小數目,最終一家三口一起負擔,兒子為此花去約三分之一至一半積蓄,但慶幸能救回小龜。
經此一役,蔡秀虹指兒子更想努力儲蓄,面對物價比之前更貴,爸媽也對其零用錢「加碼」至每日兩元,以助他加快速度。她表示,每日儲一元,即使過了一段時間,效果可能也不大,兒子可能欠缺動力儲蓄,但「加碼」至每日兩元後,兒子就更開心。她希望兒子每日都持之以恒,把零用錢及利是錢儲起,之後可以花在值得的事情或物品上。
不少小朋友會把利是錢存入銀行戶口,不過蔡秀虹未有為兒子開戶,表示他仍用錢罌儲蓄,等長大一點再作打算,反正金額不多,且小龜醫藥費已佔去他一半儲蓄,需重新儲錢,當錢罌已盛滿就買一個再儲,如果把錢存入戶口,兒子只能望着存款數字,感覺不及「真金白銀」般大。
形象化金錢概念引導思考
此外,她在日常生活上也教導兒子要節儉,例如到餐廳用膳時,兒子想喝特飲,但一杯價錢要40、50元,並想吃甜品,她就要求兒子只可選擇其中一樣,不可一次過吃全部食物,認為他年紀尚小,要衡量能否全都吃得下,希望他自行調節心態,面對想要的東西,要懂得從中取捨。
蔡秀虹會列舉形象化例子向兒子傳授理財知識,好像叫他思考一下幾十元可買到的物品。她認為,小朋友年紀小,對40、50元的價格無太明確概念,如以形象化例子解說,指40元其實可以買到4包燒賣,他就容易明白不應該隨便叫一杯幾十元的特飲。
兒子日常生活開支主要由家人負責,至於每日給他一、兩元則留待他自行儲起。蔡秀虹並會給錢兒子在學校買零食,該校准許學生每日帶最多20元,如果兒子有錢剩下,就會放入錢罌儲蓄。
時下有不少新手爸媽,他們應該如何教導子女理財?蔡秀虹表示,大前提是「應使則使」,不應揮霍。不過,如果儲下一大筆金錢但無用武之地,子女可能會覺得無甚麼目標,「唔知儲嚟做咩」,因此她鼓勵兒子用儲蓄買喜愛的物品,這樣有助形成動力。
她補充,兒子新年收到利是錢會儲起,也鼓勵他適當花費,用來買東西或者請長輩飲茶,希望其儲蓄「有入也有出」,但也會控制兒子使費,如果他買完一份禮物後又想再買,她會「拉住」兒子並提醒他,這樣可能令積蓄減少,引導兒子思考及衝量。她又指,小朋友可能難以做到開源,但可以做到節流。
不認同做家務「出糧」作報酬
有些家長對子女每完成一樣家務,就給予金錢作為獎勵的做法,她有所保留,也無採用此方式,不認為子女做家務要用金錢去賦予價值。她希望兒子每日累積財富以達到目標。此外,有父母為子女投保或進行小型投資,她指兒子一出世就已為他買保險,不過未有買教育基金。
現今小朋友上學用的書包及手機款式新穎,價錢往往不便宜,蔡秀虹指兒子未擁有手機,相比身邊很多朋友已擁有,兒子也會問為何自己「無電話用」。她指,如果他要用電話跟同學聯絡,或者參加課外活動要使用,就會借手機給他。
她提到,兒子的書包已用了幾年,物質追求不算多,不過就會被機械人模型玩具吸引,逛玩具店時見到可能想買,但蔡秀虹會「輔導」兒子,提醒他家中已有很多,傾向用商量的方式,教導兒子思考對想買的物品是否需要。然而,如兒子堅持要買,她有時也會讓步。
譚朗蔚:銀行開戶賺息
股評人譚朗蔚育有兩名兒子,分別為7歲的Jaycus及10歲的Kayton,表示兩兄弟各有一個儲蓄戶口,如有較大筆錢就會儲起,利是錢也是,至於平日使費則有零用錢應付。雖然近年處於低息環境,不過他有向兒子們灌輸少許利息及金錢積少成多的概念,未來才運用儲下的積蓄。
他補充指,在兒子們小時候已為二人開戶,不少銀行有提供兒童戶口及紀念品,也有卡通人物的存款卡,對小朋友來說有些誘因,每月也可以「收吓Statement(銀行月結單)」,知道戶口有幾多錢。
兩兄弟雖然年紀尚小,不過已明白譚朗蔚傳授的理財概念,例如存錢至銀行可以賺取利息。他指兒子們新年收到的利是錢,連同爸媽再給少許,每年約有一萬元進帳。
小朋友面對突如其來的大筆金錢會否心動?他指,小朋友對於一萬、兩萬元的積蓄,可能不太明白金額是大還是小,不過都明白儲蓄意義,例如將來讀書開支料不少,需要以金錢應付。
鼓勵儲印仔換禮物
譚朗蔚認為,如果兒子們想滿足自己心頭好,不是手上一有錢就要立刻花費。他指,如果涉及金額較大的物品,就會叫兒子們儲印仔。如默書、測驗或考試獲得90幾分,甚至100分,就可有印仔,儲夠10個就可換小禮物如卡通人物遊戲卡;如果兒子們有自制能力,懂得實現延遲享樂,儲夠20、30個印仔可以換大禮物如Switch遊戲,這樣可以讓小朋友思考是否每次手上有錢就去滿足購物欲,還是儲更多錢才去買較貴重的物品。儲印仔方法是由譚朗蔚兩夫婦想出來,身邊不少小朋友都採用同樣方式。
他指,兒子們外出用膳等使費都由家人負責,如果他們想享有一些娛樂或禮物,就鼓勵他們儲印仔。零用錢方面,大兒子由以往每日獲得5元,即一周有35元,提高至50元,又提醒不要以為儲幾十元無用。
灌輸投資理財知識
父母總愛幫子女未雨綢繆進行儲蓄,以作未來升學之用,譚朗蔚指有幫兒子們儲錢投資,但認為買教育基金似乎假手於人。他表示,自己喜歡投資,太太則喜歡做定期,兩者並無排斥,並提醒投資是高風險,敍做定期、持有收息股,以及買樓收租是相對穩健的方式。他不太偏好投資相連的教育基金或保險,只會買實質的保險如醫療、人壽等。
他提到,有向兒子們講解父母正進行哪類型投資,其中兒子們對於一家人曾經居住的單位有新住戶搬入感到好奇,他就解釋新住戶其實每月有交租,讓兒子們理解收租概念。
譚朗蔚表示,家中較大筆資金都由兩夫婦以投資方式處理,他們間中向兒子們灌輸理財知識,並提醒即使手上只有小量金錢也不要隨便花費,因為可以慢慢累積,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先儲起部分金錢,剩下的再花費,不應先花在想要做的事情後再儲錢,因為「一定唔會有嘢剩」。他會向兒子們分享個人經驗,表示自己每月收到薪金,會先用來繳付家用及把部分作儲蓄,之後再看剩餘幾多,或用來買東西獎勵自己。
譚朗蔚向兩個兒子Kayton(左一)及Jaycus(右一)灌輸積少成多的儲蓄概念。譚朗蔚向兩個兒子Kayton(左一)及Jaycus(右一)灌輸積少成多的儲蓄概念。
譚朗蔚向兩個兒子Kayton(左一)及Jaycus(右一)灌輸積少成多的儲蓄概念。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