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樓評:做保費融資或窒礙物業轉按

保費融資原理與做按揭相似,於加息周期下供款壓力也會上升。 保費融資原理與做按揭相似,於加息周期下供款壓力也會上升。
保費融資原理與做按揭相似,於加息周期下供款壓力也會上升。
在2022年美國加息周期開始前,於本港銀行存款可收利息不多,不少人為了賺取更高回報,保費融資(Premium Financing)一度極為盛行。不過,由於保費融資也是一種槓桿投資,原理與買樓做按揭相似,例如買入600萬元的保單,可把這份保單抵押給銀行,只付約100萬元的「首期」,餘下500萬元由銀行出資,於加息周期下,供款壓力也會上升。
須留意或用盡貸款額度
近日得知有客戶由於早年做了幾份保單融資,連番加息之下,抵擋不了供款壓力,同時由於近日入息也減少了,於是他想透過物業轉按,套現一點資金作周轉之用,可是他向多家銀行查詢,也指他已經用盡貸款額度,不能接受其物業轉按套現申請。然而,客戶未還按揭貸款不到300萬元,而其每月收入有逾6萬元,表面看不可能已用盡貸款額度,問題出在哪裏?
經了解後,得知客戶於兩年多前做了500萬元10年期的保費融資,當時封頂息率為最優惠利率(P)減2.85厘,即實際還款息率為3.275厘,客戶每月供息不供本,單計保單融資的每月還款約為1.36萬元。而客戶擁有的物業,最新市值約850萬元,以其尚欠270萬元貸款計,理應尚有套現空間。
個別銀行會當透支計算
可是按過往經驗,部分銀行對於保單融資貸款,會當作「透支」(OD line)去計算,即是會假設客戶每月同時還本金及利息去計算還款能力,這樣的話在銀行眼中,客戶每月保單融資連同按揭貸款的供款要逾6.4萬元,已經與客戶每月收入相近,這樣銀行當然會認為客戶已經沒有多餘貸款能力。
因此最後這客戶要請女兒做其按揭借款人,客戶只是業主身份,銀行不計算其負債,才可成功以按揭套現150萬元作資金周轉之用。
早年不同銀行批出的保單融資的條款及息率皆有差異,有銀行會當作私人貸款,亦有銀行當作「透支」或循環貸款計算,有部分會註入信貸報告中,可能會影響到按揭申請及審批。同時,早年有部分銀行批出的保單融資是以銀行資金成本(COF)去計算息率,更有部分沒有封頂利率。因此在步入加息周期下,貸款利息大增而令到未能賺息差之餘,可能短線出現虧損的情況。
正如上述客戶的情況,由於他的保單融資金額大,而且註入信貸報告中,令其轉按時難度大。建議如有意置業的人士,在做保單融資前先找按揭代理或銀行做好評估及分析風險,可大大減少事後才發現失預算的機會。
利嘉閣按揭代理董事總經理 黃詠欣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