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大行觀點:買債收息「宜短不宜長」

目前現金利率高企,是否值得買入債券?這是目前或未來幾年投資者所面臨的問題。明顯地,若投資者能夠從銀行存款中賺取3至5厘的利息,現金存款是不錯的選擇,因為毋須承擔任何風險。但投資者實際需要思考的問題是「高利率水平可以維持多長時間呢?」
就短期而言,現金可帶來較高利率回報,但利率不會在未來5至10年內一直保持在如此高的水平。若投資者買入債券,則可能在更長時間持續獲得與現金存款同樣水平的收益率。如果將現金存入銀行,投資者可能會錯失長期鎖定高收益率的巨大機會。事實上,現在買入債券更有可能產生豐厚回報,特別是在減息或經濟衰退的情況下。
美企早鎖定貸款成本
另外,還有一些透過固定收益獲取理想回報的方法,尤其是3至4年的短期債券。舉例來說,在短期信貸領域,投資者目前可獲得接近7厘(以美元計算)的收益率。儘管需要承擔一些風險,但投資者將持有較高質的債券,其投資受利率走勢的影響亦較小。
如利率上升,對借款人可造成多大程度的損害呢?目前為止,借貸成本上升對環球經濟尚未造成太大影響,這情況確實令金融市場感意外,目前發現存在着兩種情況。
在美國,當地企業已透過債券市場完成大部分融資,因此,他們在2021年以相對較長年期鎖定極低利率。這意味着企業在一段時間內,毋須憂慮再融資成本上漲的問題,這亦解釋了到目前為止,為何利率上升對美國企業融資的影響仍相當有限。對於鎖定30年期按揭貸款,並享有較低利率的美國家庭住戶而言,貸款成本上升的影響同樣微乎其微。
然而,其他地區的情況卻截然不同。在英國,按揭貸款期限大幅縮短,英國家庭住戶需要以較高的利率進行加按(重新進行按揭)。即使尚未再進行按揭,那些在2019年和2021年以極低利率借貸的人,很快便需要再度加按。
長期收益率還會進一步上升嗎?從過去兩個月的利率走勢來看,很難以「不會」來回答這個問題。從經濟數據可見,美國經濟一直保持強勁。問題的關鍵,在於新冠疫情期間人們累積的「超額儲蓄」。明顯地,這些儲蓄對強勁的美國經濟作出了巨大支持。雖然目前超額儲蓄的水平仍未完全明確,但儲蓄水平會隨着時間過去而持續下降,因此這種「現金緩衝」在未來對經濟的支持可能會減弱。
美財赤惡化 急需再融資
近期還有另一個因素影響收益率水平──就是美國的高債務水平。在未來10年,會看到美國民眾持有的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將達到120%水平。從年初至今,財政赤字一直維持在8%,這個水平通常僅見於經濟陷入衰退及失業率接近7%的時候,而非目前的3.5%。
故此,與企業及家庭住戶相比,目前只有美國政府真正受到利率上升的影響,並陷入惡性循環,美國政府必須在短期內為大量債務進行再融資,以免支付較高的利息及因而增加財政赤字。現時,金融市場亦開始明白這一點,並要求美國政府上調美國長年期國債孳息率來為這些風險提供補償。
基於這些原因,相信美國的孳息率曲線將更為陡峭,相關投資交易將會更具吸引力,可增持短期國債,並減持長期國債,原因是聯儲局的加息周期已近尾聲,而其他驅動因素仍不太利好長期債券。
施羅德投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