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60%亞洲人儲應急錢

調查指,香港是5個市場中儲蓄意向最低。 調查指,香港是5個市場中儲蓄意向最低。
調查指,香港是5個市場中儲蓄意向最低。
5地區港意識最低 Y世代重視積穀防饑
全球經濟不穩,所謂「自求多福」,亞洲各地民眾正積極加強部署,以應付突如其來的狀況。最近,保誠集團(02378)發布的亞洲財務計劃調查顯示,在香港、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泰國共5,000名受訪者當中,60%表明決心儲錢,特別以應對健康及收入方面突發的狀況,而千禧一代更重視應急儲蓄。
面對社會不明朗因素,民眾會優先考慮儲蓄應急,以確保未來安全無憂。調查發現,61%受訪者表示,之所以會增加儲蓄,是因為體驗到疫情持續為社會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馬來西亞儲蓄最積極
通過訪問來自不同世代的受訪者,調查顯示,以Y世代(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中期出生)的應急儲蓄意向最高。這個年齡層有74%着重有積穀防饑的習慣,數字高於Z世代(199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初出生)的49%、X世代(1960年代初中期至1980年代出生)的62%,以及嬰兒潮一代(泛指194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中期出生)的49%。
比對各個市場,馬來西亞國民的儲蓄意向最高,有66%的受訪者表示會積極預留資金以備不時之需。反觀香港是5個市場中儲蓄意向最低,只有五成二的市民表示會儲蓄應急。
保險乃重要財務安全網
對於擁有財務穩定的關切程度,該項調查也凸顯出保險在提供所需財務安全網方面的關鍵作用。在5,000名受訪者當中,近80%擁有健康保險,46%擁有可以替代收入的保障,表明保險在此發揮重要的影響,可保障個人一旦遇到突發情況時健康及賺錢能力所受的影響。
調查又顯示,擁有保險的人儲蓄意願較強。66%的投保者表示會儲蓄以備不時之需,反而沒有投保者之中,只有39%表示會儲蓄應急。76%受訪者稱,購買保險的主要目的,是因為保險可提供重要的財務安全網。此外,62%受訪者表示,購買保險是為了預防當地的流行病,而半數受訪者則因為有「家族病史」而決定購買保險。
當受訪者被問到假如不必預留資金應急,會優先用於哪方面時,49%受訪者稱希望未來可將更多錢留作儲蓄;31%稱想去更多旅行;26%指會考慮購買物業或改善居住環境,另有28%希望可為子女提供更優質的教育。
華富裕城市招聘薪金挫
另一方面,在內地,近年當局積極推動「共同富裕」,旨在擴大中產階級。惟有數據顯示,內地最富裕城市的招聘薪金卻錄得8年來最大跌幅。
外媒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上海和北京的招聘工資按年分別下降約9%和6%,是至少自2015年以來的最大跌幅;深圳、廣州、杭州也分別下跌2.5%、1.5%及0.52%。對比2017年第二季,滬京深廣杭5市招聘工資全面向上,按年升介乎4.1至8.2%。
新經濟行業方面,報道引述財新智庫一項私人調查顯示,在電動汽車、電池或太陽能和風電等行業,6月份平均入職工資較去年同期下降3.6%至13,755元人民幣;8月份工資按年下降1.8%。外媒引述法國外貿銀行首席亞太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 Herrero指,除非看到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否則內地的消費難以快速得到改善。
港人儲蓄應急比例在亞洲5地最低港人儲蓄應急比例在亞洲5地最低
港人儲蓄應急比例在亞洲5地最低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