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名家筆陣:銀行開放API助金融創新

本港銀行對開放API較為慢熱。 本港銀行對開放API較為慢熱。
本港銀行對開放API較為慢熱。
早前有報道指,金管局正鼓勵銀行間互相開放應用程式介面(簡稱Open API),讓不同銀行的電腦系統與其應用程式間能互聯互通,而第三方開發者亦可通過Open API,使用到銀行內部的資料和資源,達成未來銀行業「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的主流模式。
Open API的用例之一是「帳戶整合」(Account Aggregation)。不少消費者都在不同銀行持有帳戶或信用卡,目前的情況是:須分別登入個別銀行的網上銀行服務,才可查閱帳戶結餘和明細。香港曾有金融科技初創公司推出手機應用程式(App),提供包括帳戶整合的理財服務,但並非使用Open API技術,而是使用「網絡爬蟲」方法,由用戶提供登入名稱和密碼,藉App代替客戶登入網上銀行,再摘取帳戶結餘和交易資料,傳回手機後經整合輸出。
金管已分4階段執行計劃
網絡爬蟲的問題,在於用戶須將登入名稱和密碼轉交初創公司系統,不能保證有銀行級別的保安;另外,所有網上銀行的用戶條款都列明,客戶如將登入名稱和密碼交予第三方,自己須對任何損失負責。最後,金管局亦發出聲明,呼籲公眾避免使用該類程式,結果令相關的手機App逐漸式微。
比較安全和可行的方法,是應用Open API,從手機App上以安全連線的方式,對接到其他銀行,然後將數據傳輸到手機App上做整合和輸出。以英國的網上銀行Monzo為例,用戶只需在其App內添加其他銀行帳戶和信用卡,就能在手機顯示到相關資料。該服務容許用戶查看長達3年的餘額和交易歷史紀錄,並通過簡單的方式進行銀行轉帳。此服務包括在每月5英鎊的收費套餐內,而根據Monzo年報,該收費套餐是未來收入模式的3大支柱之一。
金管局在2017年公布的「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策略中,已將Open API包括在7項焦點舉措之中。在隨後公布的香港銀行業開放API框架中,落實推動銀行分4個階段推出各種開放API功能,包括第一階段的查閱銀行產品和服務資料、第二階段的接受銀行產品申請、第三階段的讀取或更改帳戶資訊,以及第四階段的付款及轉帳交易。該4個階段已由2019年起,到去年陸續落地實施。
然而,除個別較進取的銀行外,其他銀行對向第三方開放API的反應不太熱烈。目前,市場上推廣最落力者,包括某美資銀行和某大型本地銀行;前者與某電商平台合作,可直接在電商App申請信用卡及使用信用卡積分結帳。後者則和某餐飲平台合作,在App上即時扣信用卡現金積分結帳,以及獲得外賣獎賞等。
客戶私隱成主要發展障礙
其他銀行對開放API慢熱,某程度上是將之定性為一個合規或科技項目,而非營商戰略或商業重點。此外,對於將客戶資料和資源開放予第三方,不少銀行都會基於保障客戶私隱的考慮而卻步,亦擔心客戶因而流失。此舉當然會窒礙香港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以及改善客戶體驗和方便。
要令Open API普及,須有賴金管局不斷游說和推動;然而,效果始終不及直接要求銀行必須開放API予第三方。事實上,歐盟早於2018年已強制要求所有金融機構必須對外開放API(PSD2 要求),結果令當地金融科技發展有明顯進步。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陳頴峯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