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擺脫5大窮人思維 踏出創富第一步

印度家庭為了子女的婚禮會花費不少積蓄。 印度家庭為了子女的婚禮會花費不少積蓄。
印度家庭為了子女的婚禮會花費不少積蓄。
全球近年深受疫情影響,「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更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現象。《世界不平等報告》估計,去年億萬富翁共擁有全球家庭財富的3.5%,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貧富差距的情況。然而,貧窮未必是命中注定,而是窮在思維!要致富,就要從根本開始改變,摒棄窮人的思考方式。
《Poor Economics: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貧窮的本質:我們為甚麼擺脫不了貧窮)兩位作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Abhijit Banerjee及Esther Duflo,為了釐清貧窮的本質,深入5大洲最多貧困人口的18個國家和地區,就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等多方面進行研究,歸納出5個貧窮根源。想成功脫貧,試試由戒掉這些「壞習慣」開始。
不懂花錢 非必要消費開支驚人
很多人都認為,飢餓導致生產力不足所以貧窮,如果吃飽了就能夠提高生產力,解決貧窮問題。不過,兩位作者發現,第一個貧窮原因並非吃不飽,而是窮人普遍不懂得正確運用金錢。
兩位教授發現,發展中國家的窮人儘管未能確保3餐溫飽,但依然選擇把金錢運用在不必要的消費開支上。
印度家庭兩成積蓄搞婚禮
在印度文化中,婚禮是一場非常最重要的儀式,據說印度家庭為了子女的婚禮平均花費全部積蓄的五分之一。同樣,南非也會花費很多錢於婚禮、喪禮之上,例如當地舉行一場葬禮需要花費家庭的四成年收入,即使該死者生前身無分文亦然。喪禮所花費愈多,家庭支出就愈大,最終不單止食不果腹,延伸出的結果是孩子可能被迫輟學。
另外,對於窮人來說,及時花錢享樂更能滿足自己的欲望,即使有錢在手,也寧願用來購買電視機等用品。這些錯誤的消費觀念,不知不覺間令他們愈來愈窮。
愈慳愈窮 拒預防問題 損失更大
理財需要規劃,然而只是一味慳錢不花費又是否代表好?小心慳得太過火,反而讓你跌入「愈慳愈窮」的陷阱之中。
窮人習慣傾向於推遲小額度、對未來有好處的花費,反而會用於對當前更有吸引力的東西上。作者在書中舉列了接種疫苗的個案來說明,儘管貧窮的家長相信接種疫苗對孩子有好處,但由於好處並不會在現時就實現,費用卻要今天來支付,因此,他們會將這些金錢用於娛樂等其他地方。
即使窮人並非不關心健康,但他們寧願把錢花在昂貴的治療上,例如抗生素、做手術等,而不是相對廉價的預防上。
將這個概念套用到理財中,假如我們手中有一筆現金儲蓄,你會用來購買心頭好,還是進行適當的投資增加個人收入,為長遠作打算?
自制不足 不敵誘惑 理財難達標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對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會產生不良影響,可能會遭受更多損失。
試想想,即使你想身體健康,但不懂自制胡亂進食,放縱自己的口舌之欲,不良習慣只會嚴重損害身體;如果想要儲蓄,卻又往往經不住誘惑,明天就將錢花掉,那就永遠都不能達到理財目標。
自制能力愈強的人,就更有能力抵抗誘惑,然而自制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是可以後天培養。尤其是對於窮人來說,雖然他們手中只有一點點錢,但期望擁有的東西都相對昂貴,結果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因此改變心態就更顯得重要。
減少購物 及早儲蓄
想要擺脫窮人命運,第一步是要改掉一些壞習慣,減少衝動性的消費等。其次就是要及早儲蓄,才可以錢搵錢。儲蓄的方法一定要簡單才能夠持之以恒,例如每個月拿到薪水時,不妨先把要儲下的數目自動傳入至另一個不能隨便動用的帳戶,再用剩下的錢用來規劃花費並進行投資,才可以有效對抗通脹,使資產增值。
忽視教育 影響思維及未來收入
俗語有話知識改變命運,多數貧窮家庭的家長卻不以為然。作者在書中提到,貧窮家庭之所以難脫貧,其中一個問題是子女並非上不起學,而是家長不願讓他們去接受教育。
歸根究柢,教育需一段長時間後才有回報,子女放棄學習,所獲得收入及盡早投入勞動市場得到的經驗,能在較短時間內創造更大價值。另父母無法保證子女接受教育後,能否賺夠錢照顧自己。
忽視教育在極貧窮國家家庭中不時發生,此現象與制度和政策不無關係。而居住在發展完善城市中的人們,就更應該明白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另一種形式的投資,與其他投資一樣,旨在增加未來收入。雖然學歷不一定與收入成正比,但多讀書最少可以增加見識,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當有足夠的知識和觀念,才能做出相對精明且正確的決定。
家長身教同樣重要
除了注重學校教育外,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子女影響深遠,孩子在童年時主要學習方式就是模仿,身教會直接影響子女的想法。在理財、金錢方面,你向子女傳遞了甚麼訊息?當需要花錢時,有沒有教子女量入為出的重要性;有否讓子女認清哪些花費是「必要」還是「想要」?作為家長率先要做好自己,才可以將良好的致富習慣傳承給子女,縱然不一定能成為有錢人,也不至於墮進赤貧的窘境。
眼光短淺 缺乏耐性 沒未雨綢繆
窮人和富人的思維差異,在於面對未來時所展現的態度與行動力。窮人大多都是耐性不夠,不懂未雨綢繆。
墮入舒適圈 愈趨消極
相對於富人,窮人的拖延症比較嚴重。其實,很多時候拖延只是逃避或懶惰的藉口。工作上你有否拖延到期限截止前才行動?一大堆待處理事項,會否即時處理?明知早睡早起有益身心,是否寧可打機、煲劇也不善待自己的身體?人類往往會選擇墮入舒適圈中,讓自己愈來愈消極,只會愈過愈窮。
書中結論提到:「擁有財富可以激勵人們投入時間,變得更有耐性。言外之意是,貧窮會永久地腐蝕人的耐性。」
承接上文所說,窮人的目光被認為較短淺,是因為他們更注重眼前和暫時的利益,例如有錢在手就及時行樂。富人則有着長遠的眼光,喜歡追求更大的利益。
2021年全球10%富人佔大多數財富2021年全球10%富人佔大多數財富
2021年全球10%富人佔大多數財富
父母行為會直接影響子女的想法。父母行為會直接影響子女的想法。
父母行為會直接影響子女的想法。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