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紮獅頭、整糖塔 非遺工藝傳承

許嘉雄師傅從事獅頭紮作超過30年,為了將傳統技藝傳承及發揚光大,不但成立自家品牌,更在創作上注入創新元素。 許嘉雄師傅從事獅頭紮作超過30年,為了將傳統技藝傳承及發揚光大,不但成立自家品牌,更在創作上注入創新元素。
許嘉雄師傅從事獅頭紮作超過30年,為了將傳統技藝傳承及發揚光大,不但成立自家品牌,更在創作上注入創新元素。
數千年來,民間技藝都是依靠口耳相傳,子承父業傳承下來!於是愈久遠的民間智慧及工藝,就愈容易失傳。慶幸近年大家日漸關注保育與傳承。從2006年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宣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生效開始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表演藝術、儀式節慶和傳統手工藝等均被列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回特別介紹當中兩個「非遺項目」——獅頭紮作及潮州糖塔製作,等大家了解這些古老技藝背後的故事和傳承精神!
自小學紮獅
中國人每逢節慶,都有舞獅表演助興。獅頭是否形神俱備,講究紮作工夫。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內,獅頭紮作技藝屬傳統手工藝類別,全港懂得由零開始紮作獅頭的師傅買少見少,正值壯年的許嘉雄師傅正是其一。許師傅生於武館世家,自小學習舞獅,10多歲便到上環紙紮店學藝,後來邊打工邊自學紮獅頭,到1994年成立自家品牌「雄獅樓」,由入行開始一做便是30多年。許師傅指出,獅頭紮作包括紮作、撲紙、寫色、裝飾4個步驟,獅頭造型分南北獅兩種。南獅又有佛裝、鶴裝和佛鶴裝,當中又以顏色、形態來區分,顏色有黃色的劉(劉備)、紅配黑的關(關羽)和黑配綠的張(張飛),花樣極多。他說:「要掌握所有技藝,紮出一隻完美獅頭,分分鐘需要10多年時間。」絕對是十年磨一劍啊!
獅頭也變潮
許師傅表示獅頭紮作這項傳統工藝,自80、90年代起出現變革,獅頭設計(圖案及色調)開始注入創新元素,變得繽紛搶眼。他自己就曾經把泰國藝術家設計的塗鴉變成獅頭圖案,並先後採用水晶、牛仔布等素材製作獅頭;而比他年輕的徒弟更緊貼年輕新一代的口味,將熟悉的美國隊長盾牌融入獅頭紮作中。由此可見,傳承需要配合創新精神,所以許師傅與團隊除了專注本地市場,也會衝出香港,到北京、澳洲等地參展。另近年也經常舉辦工作坊,希望透過教學和宣傳將這門工藝發揚光大。或許每走一步都艱辛,但許師傅對於獅頭紮作技藝的前景,卻是信心十足:「香港一向走在最前,獅頭紮作師傅的社會地位亦有所提升,跟藝術家也相似。所以只要肯努力,即使做的是古老傳統行業,依然大有發展機會。」
即學整糖塔
每逢節慶,除了舞獅,中國各地也會有不同祭祀活動,各處鄉村亦各處例,例如潮州人在節慶和祭祀時,會以糖塔作為供品。這款供品的製作技藝,如今也是本港其中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想學點整就要向貴嶼仔第2代傳人楊子儀博士偷師。原來糖塔只是由糖和水製成,要先將沙糖和水煮至適合成品的濃度,再迅速倒入已浸過水的橡木雕刻模內,待糖漿凝固後便可拆模,平均10多分鐘便能完成1個小型糖塔。聽落似簡單,但要做得好卻憑經驗。楊師傅說:「想白糖煮過後形成透明塔,需要掌握火候和時間,以前有人會放螢火蟲在中空的塔內,造成閃亮效果。」
風水塔造型多多
傳統糖塔代表風水塔,在正月初九天公誕、盂蘭勝會等祭祀儀式必見其蹤影。楊師傅指糖塔是潮州重要的風水產物,在堪輿學家指引下,會按需要製作出不同造型,擺放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會煮成糖水一齊分享,象徵齊齊品嘗,也有祝福之意。糖塔造型亦多樣化,有塔、壽桃、12生肖、龍鳳等,由最細5吋到32吋都有。「除祭祀外,有些結婚、鎮宅活動,也會請我們製作糖塔,以取幸運之意。」
非遺展覽系列
本地有多種傳統工藝被列作「非遺項目」,大家對此又了解多少?早前三棟屋博物館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經大規模展覽更新後,推出全新的「循聲覓道──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系列,當中有約40個香港「非遺項目」,如花牌、獅頭、木雕刻、香港中式長衫、廣彩、潮州糖塔、麻雀牌等製作技藝,以及手托木偶粵劇、八音、舞麒麟等傳統節慶表演,讓參觀人士加深了解。
查詢電話:2411 2001
手托木偶粵劇
同樣入選為「非遺項目」的手托木偶粵劇,是廣東古老的木偶品種,主要在打醮期間或廟宇重修開光時上演,用來娛神酬神。當中可分為中山派和東莞派,在1920年代本地就曾出現多個手托木偶戲班。戲班分為吹(管樂)、打(敲擊樂)、彈(弦樂)、唱(演唱)、做(操作木偶演出)、撰(編劇、作曲和寫提綱),當年很多藝人都能精通3項或以上。
神像鏡業
屬傳統手工藝非遺項目的神像鏡業,是指用磁漆在玻璃片上繪畫神像,以作供奉。20世紀中葉以後,農村人和內地移民來到城市生活,為了方便拜祭,於是訂製神像鏡在家供奉,最初是用紅紙或宣紙,後來改用玻璃,在60至80年代相當流行。當中又分文字和造像,前者包括祖先神位、神祇名稱等,後者則以觀音、關帝和天后等神祇畫像為主。
撰文:林佩婷
攝影:方偉堅
每逢節慶,都會有醒獅助興,獅頭紮作技藝更成為香港非遺項目之一。每逢節慶,都會有醒獅助興,獅頭紮作技藝更成為香港非遺項目之一。
每逢節慶,都會有醒獅助興,獅頭紮作技藝更成為香港非遺項目之一。
他曾將泰國藝術家的塗鴉變成獅頭圖案。他曾將泰國藝術家的塗鴉變成獅頭圖案。
他曾將泰國藝術家的塗鴉變成獅頭圖案。
將砂紙剪裁成合適尺寸,再用漿糊將它貼在獅頭上,之後貼一層布及再貼砂紙。將砂紙剪裁成合適尺寸,再用漿糊將它貼在獅頭上,之後貼一層布及再貼砂紙。
將砂紙剪裁成合適尺寸,再用漿糊將它貼在獅頭上,之後貼一層布及再貼砂紙。
楊子儀博士是潮州餅店貴嶼仔第2代傳人,對糖塔、糖餅等製作和歷史瞭如指掌,更推出著作宣傳有關文化。楊子儀博士是潮州餅店貴嶼仔第2代傳人,對糖塔、糖餅等製作和歷史瞭如指掌,更推出著作宣傳有關文化。
楊子儀博士是潮州餅店貴嶼仔第2代傳人,對糖塔、糖餅等製作和歷史瞭如指掌,更推出著作宣傳有關文化。
糖塔配一對糖獅塔,有守護、保護的意思。糖塔配一對糖獅塔,有守護、保護的意思。
糖塔配一對糖獅塔,有守護、保護的意思。
3.煲好即時倒入橡木模內(模具事前浸水是天然水冷裝置)。3.煲好即時倒入橡木模內(模具事前浸水是天然水冷裝置)。
3.煲好即時倒入橡木模內(模具事前浸水是天然水冷裝置)。
手托木偶粵劇通常在醮會中演出,多表演《六國大封相》或《八仙大賀壽》等劇目。(相片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手托木偶粵劇通常在醮會中演出,多表演《六國大封相》或《八仙大賀壽》等劇目。(相片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手托木偶粵劇通常在醮會中演出,多表演《六國大封相》或《八仙大賀壽》等劇目。(相片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被喻為王者的「劉備」,屬佛裝獅,體積較橫和闊,有個大嘴,以黃色為主調。被喻為王者的「劉備」,屬佛裝獅,體積較橫和闊,有個大嘴,以黃色為主調。
被喻為王者的「劉備」,屬佛裝獅,體積較橫和闊,有個大嘴,以黃色為主調。
徒弟老虎仔擅長寫色和裝飾,曾以電影角色美國隊長的盾牌作獅頭裝飾。徒弟老虎仔擅長寫色和裝飾,曾以電影角色美國隊長的盾牌作獅頭裝飾。
徒弟老虎仔擅長寫色和裝飾,曾以電影角色美國隊長的盾牌作獅頭裝飾。
為獅頭上色及畫上花紋,花紋有傳統的刀仔花以及後期的萬字花圖案,色彩繽紛。為獅頭上色及畫上花紋,花紋有傳統的刀仔花以及後期的萬字花圖案,色彩繽紛。
為獅頭上色及畫上花紋,花紋有傳統的刀仔花以及後期的萬字花圖案,色彩繽紛。
糖塔有不同種類,圖為四合花心塔,多用來祈福之用。糖塔有不同種類,圖為四合花心塔,多用來祈福之用。
糖塔有不同種類,圖為四合花心塔,多用來祈福之用。
1.將糖和水煮溶至脆糖前的硬糖狀態。1.將糖和水煮溶至脆糖前的硬糖狀態。
1.將糖和水煮溶至脆糖前的硬糖狀態。
4.待凝固後拆掉模具便完成。4.待凝固後拆掉模具便完成。
4.待凝固後拆掉模具便完成。
神像鏡工序包括排字位、起稿、勾畫輪廊、上金色、上色和上紅油,多以神祇作主角。神像鏡工序包括排字位、起稿、勾畫輪廊、上金色、上色和上紅油,多以神祇作主角。
神像鏡工序包括排字位、起稿、勾畫輪廊、上金色、上色和上紅油,多以神祇作主角。
許師傅曾為本地啤酒品牌打造獅頭機械人。許師傅曾為本地啤酒品牌打造獅頭機械人。
許師傅曾為本地啤酒品牌打造獅頭機械人。
利用竹篾、砂紙紮緊成型,以漿糊黏實。利用竹篾、砂紙紮緊成型,以漿糊黏實。
利用竹篾、砂紙紮緊成型,以漿糊黏實。
最後為獅頭裝飾,放上絨球、機關等不同配件。最後為獅頭裝飾,放上絨球、機關等不同配件。
最後為獅頭裝飾,放上絨球、機關等不同配件。
糖桃主要用作保佑和祈福,寓意吉祥。糖桃主要用作保佑和祈福,寓意吉祥。
糖桃主要用作保佑和祈福,寓意吉祥。
2.以水來滴糖,測試糖的軟硬度,再打空氣入去至反沙狀態。2.以水來滴糖,測試糖的軟硬度,再打空氣入去至反沙狀態。
2.以水來滴糖,測試糖的軟硬度,再打空氣入去至反沙狀態。
展覽邀請了不同的非遺傳承人參與製作。(相片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展覽邀請了不同的非遺傳承人參與製作。(相片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展覽邀請了不同的非遺傳承人參與製作。(相片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