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減壓年輕化 兼膺公民科學家
沉浸澳洲大自然 結友記錄成貢獻
澳洲傳媒周日報道,觀鳥過往一直被認為是老人閒時玩意,但自新冠疫情爆發後,這個活動在全球年輕一代中愈來愈受歡迎,有研究更發現可以藉此減少壓力,促進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觀鳥人士不知不覺間化身公民科學家,透過觀察與上傳至網絡的生物資料,為鳥類保育工作作出重要貢獻。
藝術家錢伯斯(Stephanie Chambers)與伴侶在2016年成立悉尼鳥類俱樂部,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她認為,大多數年輕人都離不開手機或電子設備,惟一旦外出觀鳥,就會把這些連同生活壓力都拋諸腦後,沉浸在大自然,期間更可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助追蹤監測 雙贏局面
澳洲作為世上特有鳥類數量第二多的國家,收集鳥類種群變化數據,對保育工作至關重要,但許多瀕危鳥類生活在偏遠險峻處,研究人員無法全年留在野外監測。不過,觀鳥者收集的雀鳥圖像和鳥鳴錄音等,能夠成為研究人員大規模監測和評估保育成果的長期數據。
在維多利亞省偏遠的馬拉庫塔地區,觀鳥者可以看到300多種鳥類,以其中的輝鳳頭鸚鵡為例,自2019年被森林大火摧毀唯一食物來源後,其數量恢復進度正是靠觀鳥者觀察記錄所得。有全科醫生表示,公民科學家透過觀鳥有所作為,同時獲得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人類健康和自然保護來說是一種雙贏局面。本報綜合報道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