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一帶一路倡議 顛覆世界格局

中國對外戰略最重要和影響深遠的應該是一帶一路倡議。即使美國和國際媒體怎樣造謠、批評、詆毀,可是其10年來發展迅速,更在一些地區裏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倡議是中國帶頭,但不是中國包辦。這10年裏,從東南亞、中亞、中東以至歐洲、非洲,不少國家都主動地進行建設,參與重建絲綢之路的連接與貿易交流。不少基建項目並沒有中國的參加,而是沿途國家個別或以區域合作形式進行。由於中國資金雄厚,在一帶一路沿途國家缺乏來自美國西方,甚至國際機構的資金,中國資金變成最大的投資來源。若沒有中國的投入,這些國家便是如過往般被國際忽視,缺乏資金進行任何必需的建設。
中歐班列貫通海陸貿易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資金,無論是經援或貸款,對這些國家都起着改變發展落後的巨大作用。縱使個別項目進度不佳,或當地政府無力償還貸款,基建硬件一旦建成,便已對當地經濟社會民生產生巨大裨益。財務問題或所謂債務問題,可在日後用不同方法解決。後者涉及當地政府的治理和財務管理能力,不能用以否定基建項目的界外和長遠效益。以斯里蘭卡的港口項目與老撾的中老鐵路相比,前者是政府本身的財政困難,禍延港口項目;後者沒有政府的財政問題連累,中老鐵路正對沿途地方經濟,老撾與越南、泰國的貿易,以及老撾全國的經濟發展,產生出源源不絕的效益來。一如中國在中巴經濟走廊的投資,對缺乏內外投資的巴基斯坦是根本性的經濟改變,且有着廣泛的社會民生影響。
倡議10年裏最耀目的成就是中歐班列的興起,開始恢復歷史上絲綢之路的陸路與海陸聯通的貿易網絡。2013年中歐班列全年只有80班次,2021年便達到15,000班次,雖然2022年烏克蘭戰爭打擊了中歐班列經俄羅斯的貿易,但還有6%的增長,達16,000班次;2023年上半年則增長30%。烏克蘭戰爭並沒有打斷中歐班列,也無阻海運從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巴爾幹絲路的興起。此外還有中亞班列和中老鐵路帶動中南半島的海陸鐵公聯運,更多增添線路,把原來地理、經濟孤立的國家連上全球化的體系。此外,非洲的發展也方興未艾。
一帶一路倡議是重建絲綢之路,把世界納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嶄新大格局,顛覆現有帝國主義建立的體制。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