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樓未復昔日光景 團年飯生意跌3成
嘆節日氣氛差 街市唔敢加價
歲晚收爐,各家各戶都會吃團年飯。但經濟環境欠佳,加上受北上潮影響,有餐飲業界表示仍未走出疫情陰霾,今年新年團年飯訂枱滿座較以往遲近一星期,8時後的「尾輪」訂枱率更是只有四成左右,預料生意較以往減少約三成。而街市買餸過節的市民雖然不少,但有檔主直斥政府無能,認為市面氣氛差經濟無改善,團年飯也不見生意好轉,營業額較去年跌約六成。
羅先生是一間尖沙咀著名商場內的高級中餐館的餐廳經理,他指以往團年飯客人訂枱都會早很多,年廿九、年三十前的一個多星期就會爆滿,但今年較以往遲約一星期,而今年的團年飯訂座率只有得首輪爆滿,次輪訂座大概只有四成左右。
應對北上潮 減價留熟客
餐廳集團業務營運及拓展總經理麥小姐指近年市民消費模式改變,假日會選擇北上或外遊,而公司亦因應情況調整套餐價錢。以往團年飯,人均消費大約1,000至2,000元,而今年的價格就下調至3,000至6,000元一圍,約6至12人,人均大概500至800元不等,透過下調價格、維持食材質素,希望可留住熟客及港人。
三代同堂留港外出用膳
記者晚上就到一家傳統酒家視察,約7時許酒家兩層均滿座。蕭先生一家三代同堂吃團年飯,因為人數太多不想麻煩,選擇外出用膳。新一年,他就希望身體健康,大家開開心心,亦希望經濟好轉。
蕭先生表示,今年是他們第二年再到這家酒樓用餐,同樣的套餐,整體上大概貴100元左右,算可以接受。他指以往每年都會一家人十多人吃團年飯,因為人多,且蕭媽媽年紀亦大,故不想舟車勞頓北上團年。
李女士與家人同樣到酒家團年,飯後打算去行花市。她表示,每一年都有與家人一起吃團年飯的習慣,以往在家煮多,不過自數年前媽媽離世後,便選擇出外吃。今年團年飯,她們一家花了大約7,000多元,與去年相若。
她又指身邊不少人亦會北上,但她與家人擔心年紀大,怕太麻煩而選擇留港。臨近新年,她就希望世界和平,指世界太多戰爭,亦希望家人身體健康。
本報記者在昨日中午時分到鵝頸橋街市一帶視察,現場買餸人潮極盛,海鮮檔生意尤其火熱。李先生指花約1,000元買餸,買了象拔蚌、花螺、鱔等海鮮,以及羊、牛等肉類,十分豐富,預備自己家中5人一起吃,寄望今年團團圓圓、開開心心、身體健康、一團和氣。
呂生、呂太在燒臘檔買了燒味斬料,由於人流較多,大約需要等候20分鐘左右。呂生表示,除了燒味外也買了蝦和鮑魚、燒鴨等,因為是兩口子吃團年飯,故分量不算多,共花費約300元;呂太則稱今年價錢與去年相若,相信是港人多北上店舖也不太敢加價。
有人歡喜有人愁,雖然人流不俗,但生果店負責人杜生感嘆今年人流比起以前依然遜色,他直斥政府「無節日氣氛、趕盡殺絕」,不讓商店擺出攤外,令走來買餸買年貨的市民也減少許多,氣氛也變差,「依家街市唔似街市咁」。他又指今年已不敢加價,定價比去年平了至少三至四成,但「平都無用,成個社會各行各業收入都少咗,大家唔會嘥咁多錢過節。」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