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北上睇戲漸成風 電影市道陷蕭條

政府催谷旅遊不能說不盡力,無論搞盛事或「18區日夜都繽紛」都敲鑼打鼓,可惜市況依然慘淡,難聚人氣。究其因,除了規劃欠全面,且未能掌握市場實況,另一個致命傷,就是港人北上消費已然成潮流,勢不可擋。
繼早前有議員指在長假期前後本港酒樓食肆生意慘淡,夜晚9時後油尖旺、銅鑼灣、灣仔等旺區,一般已人影稀疏;另一名議員亦指自己在剛過去的周末晚上,到港島鬧區某戲院看電影,竟然是「包場」。該議員指其他同一時段電影人次亦是「寥寥可數」,只有一場晚上7時的電影有十數人次。他表示,現時串流平台一般會同步或在一個月左右上映電影,到戲院看戲港產片較有價值。然而,現時不少市民會北上消費,他指在廣東亦能看到粵語版電影,在深圳看港產新片有些甚至有4D版,你話香港怎會有運行?
事實上,本港經濟復甦乏力,除了餐廳相繼執笠,年內戲院亦出現結業潮,九龍城影藝只開了5年就結業(8月26日)。之前有嘉禾啟德、總統戲院、九展星影匯、Cinema City朗豪坊(戲院其後由百老匯院線接手並已重新開業)、MCL海怡戲院。業內人士坦言,部分戲院營運成本追不上收支,「如果有得做,冇人會結業」,可見經營戲院之艱難。再說,部分電影會在內地率先上映,港人北上消費時已看過,便不會在港入場,無疑令本港戲院雪上加霜。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商務部與香港特區政府在本月初完成在CEPA下進一步開放服務貿易的磋商,並簽署CEPA《服務貿易協議》第二份修訂協議。當中在電視及電影業方面,取消香港人士參與網絡電視劇作主創人員的數量限制,同時取消香港服務提供者不得投資電影製作的限制。換言之,放寬香港電影進軍內地要求,電影業界期望會為業界帶來更大轉變。
上世紀80、90年代是港產片黃金時代,近年成績雖然下跌,但仍然是不少內地人的心頭好。香港影業協會理事長洪祖星指內地市場很大,一年票房大概在500億到600億元,這個餅這麼大,若開放給港人,對電影界人真的很正面。根據香港電影業資料彙編,2023年本港有266部本地及中外電影上映,全年總票房有14億元;同年在內地上映的香港電影只有10部,但累計票房同樣有14億元。由此可見內地市場對香港電影的效益立竿見影。議員指出,相關協議令香港有多一個市場,現時純港產片難達致收支平衡,修訂CEPA後,令業界更大信心促進兩地交流,希望當局盡快公布細節。
至於港府方面的工作,議員指政府應盡快推出《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和《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然而,政府施政方針只提及要利用豐富和獨特的資源例如「演藝和影視文化」,沒有太多實質的着墨。高官往往後知後覺,一味講多過做。香港電影即使回不去當年的黃金時代,但香港畢竟仍凝聚一班有實力的編導和演員,如果政府不是藥石亂投搞所謂「盛事」,真心扶植電影產業,掌握市場大勢,相信可讓港產片再發放光芒,令多些市民買飛睇戲,不至於連周末假日,搞到鬧市冷清如死城咁大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