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老有所醫:大家各自尋找 你我心中印

有一名病人,十年來在專科醫生處取膽固醇及糖尿藥。他有親友長期在我醫務所看病又學習如何啟動自己神經信號系統製藥給自己,從而減少依賴藥物。最近,他被親友介紹來學習腦袋製藥知識幫助自己病情,但又同時在專家處取藥物,心理物質分類治理,官僚對自己,分而治之,未明白融合正向醫學的奧秘。
上周,他說在每三個月一次例行詳細檢查驗出血糖平均數字上升,專家覺風險說要加藥,似乎權限自動假設情緒管理或營養食物運動不能優化。病人大學學數學,覺得求醫主要求分數。危險就是機會,我知這是一個機會除去他對自己的分割官僚思維行為。
我詳細問病歷,發現他今次血糖升高前數月有明顯人生事件籌備壓力,他娶媳婦大排筵席,日期剛好在例行驗血一星期後,這明顯解釋了平均糖升高。我說,很大機會幾個月後因為壓力事件完了,就是不加藥,血糖也降低。我建議處方心意祝福物給他,每天提醒我與他的對話,內容關乎強化正向神經信號製藥知識。有醫學研究發現心意物建立條件反射可以幫助減少外來藥物劑量。
亦向他分析,他與專家日久生情緒關聯,建議加藥的潛台詞是預期不加藥有壞後果,而家人未懂大局思維或勸他信要加藥。如拒絕加藥,心中印或啟動焦慮壓力賀爾蒙令病情惡化,實現血糖上升;如最終願意加藥,即時焦慮期滿出獄,用藥除去心中不安賀爾蒙,未吃藥已血糖下降,但榮耀歸於吃了貴價藥物,這是醫患關係的心理神經直接引致生物細胞內分泌變化效果。如同意加藥又未夠力,繼續要再加藥。
情緒腦訓練 邁減藥之路
我向他解說老子道德經,人之道,損不足的哲理。人類社會的規律,視無意識壓力為驅動他人之正常動力,後果是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類似於聖經裏的馬太效應:「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病者愈病。盧梭《社會契約論》說,「人生而自由,處處被枷鎖。」物質主義俗世社會思想蒙塵,身體健康信心及精神放於物質,忘記反思,形成心虛依賴物質過日子,物質過癮(隱疒)成為隱性精神疒態,自然身軀慢性顯病,邁向加藥上進心之路。
他面臨抉擇,治病信心學習放於己心或習慣放於買他物?放於物以後可以放心或變牽掛心?物質控制思想(被動 To Do)或思想製造身體物質(主動To Be)?價值觀在信甚麼就是自己生命道路真理。跟隨人性弱點,貪方便(Availability Bias)不動腦筋而習慣感情依賴是最易,順思相信跟隨他習慣了的正常醫學定調治病被律方式,邁向疾病加藥之路;或醒覺下決心選擇個人成長,反思人生,學神經自律正向醫學知識是力量,做情緒腦訓練,不再尋找心中病印,建立健康印記,改自己習慣知識思想情緒行為,邁向減藥健康之道。
張錦暉醫生
老有所醫計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