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寄8000萬元藥出口 拘1港女3洋妞

兩個集團的藥物分類方式非常相似。(蘇偉明攝) 兩個集團的藥物分類方式非常相似。(蘇偉明攝)
兩個集團的藥物分類方式非常相似。(蘇偉明攝)
檢140萬粒 半數屬壯陽藥物
海關近月展開代號「雷鳴行動」,成功瓦解兩個走私集團,懷疑他們利用郵包出口藥物。行動中,關員搗破兩個走私藥物包裝及儲存中心,一共檢獲約140萬粒藥物,包括含有毒藥表第一部毒藥成分的受管制藥物,估計市值8,000萬元,並且拘捕4名女子。據了解,兩個涉案集團的犯案手法高度相似,由倉庫擺設、藥物分類,到人手分工及郵寄方式,種種方面均如出一轍,海關不排除它們是「系出同門」,正展開深入調查。
調查人員表示,行動是自今年5月展開,期間率先在香港國際機場截獲一件準備由本港出口至意大利的空運郵包,並在該郵包內檢獲22粒受管制壯陽藥。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進行深入調查,經情報收集及翻查大量閉路電視片段,成功鎖定兩個走私藥物集團,並得悉相關集團分別在梅窩及新蒲崗設置藥物包裝和儲存中心。海關亦發現,相關集團均會派人到上述中心提取藥物,再將之送抵港九新界不同的郵局進行郵寄,而目的地則涵蓋世界各地超過60個國家。
目的地涵蓋逾60國家
海關經超過一個月追查,判斷時機成熟,首先在本月3日搗破位於梅窩的走私藥物集團。人員稱,海關當日在梅窩拘捕一名剛剛到郵局將藥物寄往外地的外籍女子,及後將她押返一個距離梅窩市中心約兩公里的偏遠村屋單位進行搜查,並在屋內起出約60萬粒走私藥物,當中包括受管制藥物。同日,海關再在大嶼山䃟石灣附近,拘捕一名負責運送該批藥物的本地女子。
另一方面,海關在前日瓦解另一個活躍於新蒲崗的走私藥物集團,同樣拘捕一名剛在尖沙咀郵政局寄出藥物的外籍女子,繼而將其帶到新蒲崗一工廈「劏房」搜查,連同懷疑第一部毒藥在內,一共檢獲約80萬粒懷疑走私藥物,並拘捕另一名負責看倉的外籍女子。該4名人士(38至54歲)均無黑社會背景,涉嫌「企圖輸出禁運物品」及「管有第一部毒藥」。最先被捕的二人已獲准保釋;其餘二人則仍然被扣查。
大部分生產地為印度
人員指出,兩個集團的走私手法非常相似,俱租用單位儲藏藥物,以及利用外籍人士進行包裝及郵寄藥物的工作;在倉儲方面,兩者的藥物分類及擺設亦非常接近,估計均運作不足3個月。今次海關檢獲的藥物,大部分的生產地為印度,初步調查顯示,當該批藥物運抵香港後,會由集團成員送至上述兩個中心,稍後按需求拆裝藥物,再以郵包方式寄運至外地,相信並無任何藥物流出香港市面。
人員進一步解釋,指集團成員會將藥物的原裝盒拆開,只是寄出排裝藥物,一方面掩蓋藥物來源,另一方面由於寄出地為香港,相信會令消費者更具信心。此外,兩個集團分工明細,均採用「需要知道原則」(Need-to-know basis),每個成員只知道自己要操作的部分,不清楚其他人所負責的部分及其細節。而涉事單位的窗戶均用阻礙物遮擋,亦增加海關在偵查上的難度。
「雷鳴行動」是海關有紀錄以來,以單一行動計算,檢獲最多受管制藥物及藥劑製品的行動,當中有一半是壯陽藥物,其他包括抗抑鬱藥、精神病藥、止痛藥及寵物用的藥物等,不但種類繁多,其數量更是近年罕見,而大部分藥物均是所謂的仿製藥,亦即含有專利成分藥物的仿製品,其來貨價可能僅是正廠藥物的五分之一,不排除走私集團是以正廠價錢賣藥,從而牟取暴利。由於兩個集團的共通點太多,海關會繼續積極調查,了解它們是否屬於一個大集團旗下的分支,不排除會有更多人被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