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拒絕做附庸

俄烏戰爭改變世界格局,最大輸家當然是烏克蘭,其次是俄羅斯,歐盟也好不到哪裏去,可以說是傷筋動骨。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有感而發,指歐洲經濟直接或間接地受俄烏戰爭深刻影響,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從本質上面對一個以美中兩極為結構的經濟世界,歐洲必須選擇經濟獨立,還是依賴美國或中國,而答案顯然是前者,因為歐洲不想做任何國家的「附庸」。
這已不是馬克龍第一次發表相關言論,過去幾年他不斷強調歐洲戰略自主,甚至曾提議組建「歐洲軍」,希望擺脫美國通過北約控制歐洲的尷尬局面。可惜說易行難,歐洲軍固然是紙上談兵,歐洲戰略自主更是一廂情願。尤其是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深陷各種危機,不得不進一步依賴美國,以致被牢牢控制。
這也正是美國策動這場戰爭的真正意圖,一來消耗乃至擊垮俄羅斯,二來切斷俄羅斯與歐洲政治和經濟聯繫,三來加強對北約的控制,四來銷售軍火滿足軍工複合體的欲望,可謂一舉數得。歐盟當然也知道美國打的是甚麼算盤,但又能怎樣?除了像馬克龍那樣發發牢騷,似乎無能為力,只能任由美國擺布。
說來實在諷刺,許多國際規則和基本秩序都是由美國主導建立,現在企圖摧毀這些規則和秩序的也是美國,老美還經常指摘其他國家不遵守國際規則,典型的賊喊捉賊。實際上,美國除了綁架歐洲對抗俄羅斯,還企圖拉攏歐洲圍堵中國,但這次未必能夠如願。
在政治和軍事上,歐盟不得不聽令於美國,而在經貿方面,歐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不可能對美國言聽計從。特別是美國推出《降低通脹法案》,大舉補貼電動車與綠色能源等相關產業,並唆擺歐洲廠商遷移到美國,引起歐盟強烈不滿,其中以法國反應最激烈。
明乎此,就知道為何馬克龍強調歐洲不想做美國「附庸」,畢竟全世界都已領教過華盛頓的自私自利。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也好,拜登的「美國回來了」也罷,本質上沒有甚麼分別,都是以犧牲別國利益來維護美國霸權那一套。正如有西方評論指出,美國的盟友對於與中國對抗展現出非常冷淡的態度,既是因為不願意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也是不願意充當美國的政治工具。他們短期內未必會背叛美國,但明顯的分歧必會令雙方漸漸疏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