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Campus:財圈爸媽教利是錢滾大身家
每逢農曆新年,小朋友就最開心,因為又有一大筆利是錢進帳,這也是他們接觸最多金錢的節日。據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調查,小學生平均每月零用錢僅約449元,在農曆新年𢭃得的利是錢對他們如同「巨款」,爸媽不妨趁機向他們傳授正確理財觀,向一眾財金專家偷師,為小朋友打理好「身家」,助力他們變成懂得精打細算的小富翁!
投委會早前進行的調查顯示,49%家長會讓小朋友擁有部分或全部利是錢;只有28%爸媽有跟小朋友談理財觀;12%爸媽則認為小朋友年紀太小未能理解,故從沒跟他們討論理財觀念。由此可見,爸媽對於教導小朋友理財方面仍有改進空間。
李偉傑:敍做定存 僅花費小部分
天風國際證券集團經紀業務部董事李偉傑(Jason)稱,其14歲兒子Kody在小時候已開戶,每年把利是錢點算好後就存入戶口,並會提取小部分款項作消費或買喜愛的物品。他指會將大部分資金敍做定期,惟日後可能會「抽少少嚟買股票」。他舉例,若有8,000元利是錢,會把7,500元儲起,剩餘就讓兒子買心頭好,用來慶祝爸媽生日,又或者在父親節、母親節買禮物給爸媽。
電子利是缺乏儀式感
電子利是在疫情期間興起,向小朋友派發是好是壞?Jason指派電子利是的好處是環保,免卻使用利是封,惟他不建議使用,認為小朋友𢭃利是並親口為對方送上祝福更好,並可承傳傳統,電子利是似乎只是「入咗數畀你」的動作,欠缺節日感及儀式感,除非對方身在遠處未能親身派發。
此外,他早已教導兒子要把利是錢儲起,不可胡亂花費,並提醒他們利是錢是家人及長輩給予的祝福,如何花費很重要,使用前須考慮清楚。他坦言,教導小朋友理財時,家人及長輩也要配合,爸媽用心向小朋友灌輸正確理財觀,例如要先付出才能賺取零用錢,但有時長輩一下子向小朋友獎勵大額金錢,會令小朋友易有不勞而獲的錯覺。
分享金錢觀 做好榜樣
Jason又指,如何用錢的觀念極為重要,現今小朋友容易對很多事情視作理所當然,爸媽須教導他們並非如此。他建議父母可向子女解釋賺錢方法,並以低買高沽的例子解說,例如當見到日用品有特價,就可買多一些。Jason在日常生活中會向兒子傳遞節儉的訊息,並強調應使則使,以在餐廳吃飯為例,本身有在家煮食的Jason會向兒子解釋,自己都做到聖誕大餐的質素及分量,且人均花費僅120元,外出享用價錢就貴得多,當然一家人間中也會外出吃飯,不過會找一家性價比高的餐廳。
現今小朋友生於物質較豐富的年代,不少人上學都用名牌書包、皮鞋及手機等,Jason對此表示,「如果(小朋友)係着喺身都捨得使」,買一雙較貴的鞋,讓兒子穿得舒適,惟他對買電子產品有保留,指買iPhone對小朋友學習及成長作用不大,小朋友用來玩遊戲居多,故他寧願提供速度較慢的手機,減低小朋友打機興趣。
Jason一直為兒子做好理財規劃,除了把利是錢儲蓄並敍做定存外,亦有買儲蓄保險作升學用途,並建議兒子日後可買入收息股。他平日也會向兒子灌輸財金知識,如講解航空股及內地餐飲股前景。
最後,Jason認為家長教導小朋友理財,關鍵是做個好榜樣,如果爸媽亂使錢,講解過程中就難有說服力。他又指,須向小朋友傳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理念,並提醒慎防網上詐騙。同時,要及早向小朋友解釋信用的概念,因他們18歲即可申請信用卡,須明白要償還信用卡欠款。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